文学体裁:什么是散文?
1. 定义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它不讲究韵律和格律,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录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材广泛,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景观、人物故事、文化艺术、社会现象等诸多内容。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通过回忆父亲在火车站送别的场景,特别是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散文。
2. 基本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可以谈天说地,从一件小事联想到历史典故,从一个人物跳跃到社会现象。比如,秦牧的《土地》,作者从土地联想到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和事件,包括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海外游子对故土的眷恋等诸多内容,内容丰富且跨度大。
神聚:是指散文虽然内容松散,但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土地》中,作者通过对土地的种种联想,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土地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和历史文化内涵,主题明确且集中。
意境深邃:
散文注重营造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描绘了北平秋天的诸多景象,如清晨的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等,将自己的落寞、悲凉的情感融入这些景象之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北平的秋景之中,感受到那种深沉的秋意和作者的心境。
语言优美:
散文的语言具有美感,或质朴自然,或华丽典雅,富有表现力。比如,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语言优美而灵动,“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分类
叙事散文:
定义: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事件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特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事件的完整性。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包括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抒情散文:
定义:侧重于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情感是这类散文的核心。
特点:通常会借助自然景物、事物等作为情感的载体。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护着红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从而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文章以荷叶、红莲为抒情的媒介,情感真挚、细腻。
哲理散文:
定义:以阐述哲理为主要目的,通过对生活现象、自然规律等的思考,揭示某种人生道理或哲学观念。
特点: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具体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例如,培根的《谈读书》,文章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等诸多哲理。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