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排比

一、定义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这些句子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可以是单句的排比,也可以是复句的排比。

二、构成要素

结构相似:排比的各部分在语法结构上基本相同。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这里每个句子都是“爱心是……使……的人……”的结构。

语气一致:在语气上保持连贯统一,一般是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或感叹语气等同类语气。

意义相关或相同:内容上紧密联系,要么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主题,要么是列举同类事物来增强表达效果。

三、类型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思考是开向智慧的一扇明窗,思考是刺向未知迷障的一把利剑,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座伟大桥梁。”是主语“思考”后的谓语部分构成排比。

分句排比:多个分句构成排比。如“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单句排比:以单个句子为单位进行排比。例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四、作用

增强语势:通过排列相同句式,使语言节奏鲜明,气势磅礴。比如在演讲中使用排比句,能够更强烈地表达情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加强节奏感:使文章或话语的韵律感增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条理清晰地表达内容:可以从多个方面阐述观点或描述事物,使表达更加有条理、更充分。例如在说明事物的多种特征或阐述多种理由时,排比句能使内容层次分明。

高考真题

1.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题目:请分析文中“信念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信念是旗帜,引领我们奋斗的方向;信念是动力,推动我们跨越艰难险阻。”这一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组排比句从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信念的作用。将信念分别比作灯塔、旗帜和动力,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信念能够给人指引方向、引领奋斗以及提供动力去克服困难的重要性。在表达上,增强了语势,使语言富有节奏感,条理清晰且极具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信念的多重意义。

2.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题目:文中有“青春是奔放的,青春是热烈的,青春是不羁的。”请阐述此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这组排比句通过对青春的“奔放”“热烈”“不羁”三个特点进行描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风采。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感受到青春的特质,同时也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有助于表达作者对青春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为后文围绕青春展开的叙述或抒情奠定了情感基调。

3.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

题目:“我渴望有一双翅膀,能带我穿越高山;我渴望有一双翅膀,能带我飞跃海洋;我渴望有一双翅膀,能带我翱翔天际。”请分析这个排比句的妙处。

答案:此排比句通过重复“我渴望有一双翅膀,能带我……”的句式,将“穿越高山”“飞跃海洋”“翱翔天际”三个愿望并列,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强度,突出了“我”对翅膀所代表的自由、超越等意义的强烈渴望。在结构上,使语句整齐,节奏明快,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渴望。

中考真题

1. 202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

A. 他的脸像红苹果一样。

B.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 风,轻轻地吹着,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他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写写字,一会儿又发发呆。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三个句子“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从不同方面描述心灵,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A选项是比喻句;C选项是比喻和拟人句;D选项是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连接的句子,属于并列关系,但不是排比。

2. 2023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②他长得又高又瘦,像根竹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A. ①排比、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

B. ①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比喻 ③比喻、拟人

D. ①排比、比喻 ②比喻、拟人 ③拟人

答案:A

解析:①句中“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没有……;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没有……;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没有……”是排比句式,同时把“人生”分别比作“荒漠”“黑夜”“迷宫”,是比喻;②句把“他”比作“竹竿”,是比喻;③句“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卖弄喉咙”“唱出曲子”是把鸟儿拟人化,是拟人。

3. 2022年某地中考

题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层可怕的迷雾,使人们的双眼迷失方向。”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方面,通过三个“谎言是……”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从“蛀虫蛀心”“泥潭深陷”“迷雾迷眼”三个角度,全面且深刻地揭露了谎言的危害。比喻方面,将谎言分别比作“蛀虫”“泥潭”“迷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谎言对人心灵、行为和认知的不良影响,使读者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谎言的可怕。

4. 202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排比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

B.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C.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D. 那雪花,像鹅毛,像棉花,又像芦花。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比喻句,把“雪花”分别比作“鹅毛”“棉花”“芦花”,不是排比。A选项从“酒、书、歌”三个角度描述生活;B选项从“镜子、布匹、玻璃”三个方面说明自私;C选项从“情感珍视、万物眷恋、人生志向”三个层面阐述博爱,A、B、C选项都正确使用了排比手法。

5. 2020年某地中考

题目: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友情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给你温暖;友情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你指引;友情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给你庇护。”请分析这句中排比手法的作用。

答案:这组排比句通过把友情比作“冬天里的热茶”“黑暗中的明灯”“风雨中的雨伞”,从不同情境下友情的作用入手,分别阐述了友情能给人带来温暖、指引和庇护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同时也使句子的节奏感更强,表达更富有感染力。

6. 201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排比、比喻)

B.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比喻)

C. 他的话如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比喻)

D. 他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又朗诵诗歌,真是多才多艺。(排比)

答案:D

解析:D选项“他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又朗诵诗歌”是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连接的句子,属于并列关系,不是排比。A选项是排比和比喻;B选项把“嗓音”比作“铜钟”;C选项把“话”比作“春雨”,这三个选项判断正确。

7. 2018年某地中考

题目: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层可怕的迷雾,使人们的双眼迷失方向。

B. 我看见深邃的宇宙,蔚蓝的地球;我看见神秘的希腊,浪漫的埃及;我看见雄伟的长城,我美丽的家园。

C.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D.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比喻句,把“他的速度”比作“风的速度”。A选项是排比和比喻,从三个方面阐述谎言的危害;B选项是排比,从不同事物角度排列;C选项是排比,从不同类型的美进行列举,A、B、C选项都使用了排比手法。

8. 201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使用排比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他的性格像母亲,善良而温和。

B. 老师的话仿佛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C.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修养。

D. 她长得像她姐姐一样漂亮。

答案:C

解析:C选项“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修养”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说明读书的好处。A选项是比较性格,不是排比;B选项是比喻,把“老师的话”比作“一束光”;D选项是比较外貌,不是排比。

9. 201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B.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强调了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C.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嗓音的洪亮。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等差异所产生的隔阂之深。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比喻句,把“隔阂”比作“厚障壁”,不是夸张。A选项通过夸张突出人物特点;B选项排比和比喻强调理想的重要性正确;C选项比喻突出嗓音洪亮正确。

10. 201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排比修辞的一项是(  )

A.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C.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D. 他的力气大得能扛起一座山,他的速度快得能追上闪电,他的智慧高得能洞察宇宙。

答案:A

解析:A选项是比喻句,把“极短的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B选项从三个方面用“自私是……”的句式描述自私;C选项用“青春是……”的句式从三个角度阐述青春;D选项用“他的……”句式从三个方面说明他的能力,B、C、D选项都使用了排比修辞。

11. 201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借代)

C.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喻)

D.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排比、比喻)

答案:B

解析:B选项“千里马”是借代,指代马,不是比喻。A选项“低唱”“弹琴”是拟人;C选项把“文化措施”比作“药方”是比喻;D选项是排比和比喻,判断正确。

12. 2013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排比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

B.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层可怕的迷雾,使人们的双眼迷失方向。

C.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D. 他的头发像钢针一样直,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他的牙齿像贝壳一样白。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比喻句,把“头发”比作“钢针”、“眼睛”比作“星星”、“牙齿”比作“贝壳”,不是排比。A选项从三个角度用“青春是……”句式描述青春;B选项从三个方面用“谎言是……”句式说明谎言的危害;C选项从三个层面用“选择博爱,就是……”句式阐述博爱,A、B、C选项都正确使用了排比手法。

13. 2012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 我看见深邃的宇宙,蔚蓝的地球;我看见神秘的希腊,浪漫的埃及;我看见雄伟的长城,我美丽的家园。

答案:C

解析:C选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我看见……”的句式,将不同的景物进行排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从多个方面列举了“我”看见的事物。A选项是比喻,把“云”比作“天气的招牌”;B选项是比较,不是排比;

14. 201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B

解析:B选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爱心是……使……”的句式,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爱心的作用,增强了语势,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爱心的意义。A选项是夸张;C选项是拟人;D选项是比喻。

15. 2010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各句中,排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修养。

B. 大地像是一位巨人,铺展开辽阔的胸怀;大地像是一位诗人,谱写着壮丽的诗篇;大地像是一位画家,描绘出五彩的画卷。

C.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谎言是一层可怕的迷雾,谎言是一片辽阔的沙漠。

D.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金钱。

答案:C

解析:C选项虽然使用了排比的形式,但是将谎言比喻成“辽阔的沙漠”与前面“蛀虫”“泥潭”“迷雾”所表达的对心灵的侵害等方面联系不够紧密,在表意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上稍显不足,排比不够恰当。A选项从不同角度说明宽容;B选项从不同角色描述大地;D选项从不同价值强调时间,这三个选项的排比较为合理。

16. 200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的是(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B

解析:B选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四个“他们的……是那样的……”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从品质、意志、气质和胸怀四个方面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质。A选项是夸张;C选项是拟人;D选项是比喻。

17. 2008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A. ①比喻、排比 ②引用、比喻 ③拟人

B. ①比喻、排比 ②引用、拟人 ③比喻

C. ①比喻、拟人 ②引用、拟人 ③比喻

D. ①拟人、排比 ②引用、比喻 ③拟人

答案:A

解析:①句把花比作火、霞、雪,且句式相同,是比喻和排比;②句引用诗句,把“风”比作“母亲的手”,是引用和比喻;③句“静默”将房屋拟人化,是拟人。

18. 200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手法的是(  )

A.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B. 他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写写字,一会儿又发发呆。

C. 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它带着清凉的风,带着金黄的叶,带着丰收的喜悦。

D. 他的脸像红苹果一样。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比喻句,把“他的脸”比作“红苹果”。A选项从不同角度描述心灵,使用了排比;B选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虽然不是典型的排比句,但有排比的意味;C选项“带着清凉的风,带着金黄的叶,带着丰收的喜悦”使用了排比手法。

19. 200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这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爱心的作用。

B.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C.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

答案:D

解析:D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拟人化,但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方法。A选项对排比和比喻的判断正确;B选项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特点正确;C选项反问句表达情感正确。

20. 200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排比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看见这样湛蓝的天空,就想到棉花糖的甜蜜;看见这样清澈的河水,就听见欢畅的歌声。

B.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月光洒在他坚毅的脸上,露珠滴落在他破旧的衣服上。

C. 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他的眼神是那样的明亮,他的步伐是那样的坚定。

D.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答案:A

解析:A选项通过三个“看见……就……”的句式,从麦苗、天空、河水三个方面,将视觉与其他感官联系起来,运用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看到美好事物后的联想,排比较为恰当且富有想象力。B选项是拟人、排比相结合,但在表达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上稍弱;C选项排比相对简单直接;D选项是夸张,不是排比。A选项更能体现排比的巧妙运用。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修辞手法: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