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义转移

1. “兵”

古义:兵器。如《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这里的“兵”指兵器。

今义:士兵、军队。如“我军出兵增援”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

2. “汤”

古义:热水。如《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汤”是热水的意思。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鸡汤”“菜汤”。

3. “狱”

古义: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指案件。

今义:监狱。如“锒铛入狱”。

4. “池”

古义:护城河。如《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是护城河的意思。

今义:池塘。如“小池”。

5.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包括妻子和孩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如“他的妻子很漂亮”。

6.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是祭品的意思。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如“烈士的牺牲精神”。

7. “亲戚”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亲戚”范围很广。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如“走亲戚”。

8.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是自谦之词。

今义:品质恶劣。如“卑鄙小人”。

9. “感激”

古义:感动奋发。如《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是受到激励而奋发的意思。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如“我很感激他的帮助”。

10.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如《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是道路连通的意思。

今义:运输事业。如“交通运输”。

11. “几何”

古义:多少。如《阿房宫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几何”是询问数量。

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如“几何图形”。

12.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是与外界隔绝之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如“陷入绝境”。

13.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是更不用说的意思。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如“无论如何”。

14. “左右”

古义:身边的侍从。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指身边的人。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也指支配、操纵。如“左右方向”“左右局势”。

15. “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如《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稍”是逐渐的意思。

今义:稍微。如“稍稍有点累”。

16. “开张”

古义:扩大。如《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开张”是广泛听取意见的意思。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如“店铺开张”。

17. “更衣”

古义:上厕所。如《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更衣”在这里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今义:换衣服。如“更衣洗漱”。

18. “烈士”

古义: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如《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是指志向远大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如“革命烈士”。

19. “可怜”

古义:可爱。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可爱的意思。

今义:值得怜悯。如“他很可怜”。

20. “具体”

古义:形体具备。如《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具体”是指具备了所有的部分。

今义: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的。如“具体计划”。

21. “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如《晏子春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指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如“其实他很优秀”。

22. “鱼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如《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是被宰割的意思。

今义:供食用的鱼类、肉类。如“买些鱼肉做菜”。

23. “往往”

古义:到处、常常。如《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往往”是到处的意思。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如“他往往迟到”。

24. “不过”

古义:不超过。如《赤壁之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不过”是不超过的意思。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如“他很努力,不过成绩还是不太理想”。

25. “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故事”是旧例的意思。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如“童话故事”。

26.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如《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是指学习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如“著名学者”。

27. “从而”

古义:从,跟从;而,而且。如《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从而”是跟从而且的意思。

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如“我们认真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8.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如《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如“山东大汉”。

29. “老大”

古义:年纪大。如《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是年纪大的意思。

今义: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人;也指某些组织的首领。如“他们家的老大”“黑帮老大”。

30.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如《琵琶行》“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是容貌的意思。

今义:色彩。如“各种颜色的花朵”。

31. “致意”

古义:表达心意。如《赤壁之战》“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致意”是表达意思的意思。

今义:表示问候。如“向他致意”。

32. “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如《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是指意外情况。

今义:程度副词,很、极。如“非常高兴”。

33. “丈人”

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丈人”是对老者的尊称。

今义:岳父。如“他的丈人很和蔼”。

34. “风流”

古义:杰出、英俊。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是指杰出的人物。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如“风流才子”“风流韵事”。

35. “经营”

古义:收藏,名词。如《阿房宫赋》“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经营”是指收藏的金玉珠宝。

今义:筹划并管理;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如“经营企业”“超市经营日用品”。

36. “其次”

古义:它的旁边;或指次第较后的。如《兰亭集序》“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其次”是指它的旁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如“其次是质量问题”。

37. “秋天”

古义:秋季的天空。如《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主要指秋季的天空。

今义:秋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8. “因为”

古义:于是写。如《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于是创作的意思。

今义:表示原因或理由。如“因为下雨,所以比赛推迟”。

39. “突出”

古义:突然冲出。如《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是突然出现的意思。

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如“成绩突出”。

40. “整顿”

古义:整理。如《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是整理的意思。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如“整顿纪律”。

41. “向前”

古义:先前。如《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向前”是以前的意思。

今义:朝前。如“向前走”。

42. “约束”

古义:盟约。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是盟约的意思。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如“受到约束”。

43. “宣言”

古义:扬言。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是公开扬言的意思。

今义: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如“独立宣言”。

44. “所以”

古义:用来……的;……的原因。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是用来……的意思;《赤壁之战》“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如“因为下雨,所以路滑”。

45.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如《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

今义:表示许可。如“你可以走了”。

46. “从而”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如《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从而”是跟从而且的意思。

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如“我们认真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47. “智力”

古义:智谋和力量。如《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智力”是指智谋和力量。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他智力很高”。

48. “前进”

古义:走上前去进献。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前进”是走上前去进献的意思。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如“队伍前进”。

49. “中间”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如《石钟山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是当中夹杂着的意思。

今义:里面;中心;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如“房间中间”。

50.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如《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是指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如“收拾行李”。

51. “夫人”

古义:那个人。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是指那个人。

今义:妻子。如“他的夫人很贤惠”。

52. “足下”

古义:对对方的尊称。如《史记·项羽本纪》“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足下”是一种尊称。

今义:脚下面。如“站在高山足下”。

53. “肉食”

古义: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是指有权势的人。

今义:肉类食物。如“喜欢肉食”。

54.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是自谦之词。

今义:品质恶劣。如“卑鄙小人”。

55.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如《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是痛心和遗憾的意思。

今义:深切地憎恨。如“大家都痛恨他的恶行”。

56. “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中国”是指中原地带。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我爱中国”。

57.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如《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祖父”是指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如“我的祖父很慈祥”。

58. “以为”

古义:把……当作。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中考真题

1. “牺牲”:

题目:“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牺牲”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分别是什么?(2024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2. “妻子”:

题目:“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与今义有何不同?(2023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3. “交通”:

题目:“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里的“交通”,其古今义分别是什么?(2022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等,如交通运输、水陆交通等 。

4. “绝境”:

题目:解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绝境”的古义,并说明今义。(2021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或指陷入绝境、面临危险等情况 。

5. “无论”:

题目:“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无论”的古今义各是什么?(2020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是更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常与“都”“也”等搭配使用,如无论如何、无论怎样等 。

6. “开张”:

题目:“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开张”古义为何?今义是什么?(2019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是扩大;今义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或指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等 。

7. “卑鄙”:

题目:“先帝不以臣卑鄙”里的“卑鄙”,古今义有很大差别,请分别解释。(2018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今义指品德恶劣,不道德.

8. “感激”:

题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感激”的古义是什么?今义如何理解?(2017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是感动奋发;今义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或指衷心感谢.

9. “痛恨”:

题目:“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痛恨”,其古今义分别是什么?(2016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指深切地憎恨 。

10. “可以”:

题目:“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什么?与今义有何区别?(2015年某地中考)

答案: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能够等意思 。

高考真题

1. “烈士”:

题目:“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一词的古今义分别是什么?(2024年某地高考)

答案:古义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今义专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2. “婚姻”:

题目:“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的“婚姻”古今义有何不同?(2023年全国高考甲卷)

答案: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币”:

题目:“持千金之资币物”里的“币”,其古今义分别是什么?(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

答案:古义指礼物;今义指货币.

4. “再”:

题目:“一鼓作气,再而衰”中“再”的古义与今义分别是什么?(2021年新高考Ⅰ卷)

答案:古义指第二次;今义指再一次.

5. “更衣”:

题目:“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中的“更衣”,古义是什么?今义如何?(2020年高考江苏卷)

答案:古义指上厕所;今义指更换衣服 。

6. “宣言”:

题目:“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中的“宣言”古今义有别,分别是什么?(2019年高考天津卷)

答案:古义是扬言;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或指宣告、声明等 。

7. “学者”:

题目:“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的古今义各是什么?(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

答案: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8. “从而”:

题目:“吾从而师之”中的“从而”古今义有何不同?(2017年高考山东卷)

答案:古义是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今义是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9. “众人”:

题目:“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中“众人”的古今义分别是什么?(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

答案: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很多人.

10. “不必”:

题目:“弟子不必不如师”中“不必”的古今义各是什么?(2015年高考广东卷)

答案: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不需要.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义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