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体裁: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一、记叙文的要素

1. 时间

时间是记叙文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可以明确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让读者对事件的进程有清晰的了解。例如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通过描述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时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变迁。从在百草园的欢乐时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春夏之景,到后来进入三味书屋后的学习生活,时间线索贯穿全文,使读者能很好地把握故事的节奏。

2. 地点

地点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空间背景。不同的地点往往会承载不同的情节。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故事的主要地点是北平(今北京)。祥子在北平的大街小巷拉车,从人和车厂到曹宅,再到白房子等不同的地点,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地点不仅是故事的场景,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同层面,人和车厂代表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聚集之处,曹宅则体现了较为温和的资产阶级家庭环境,白房子则是社会黑暗面的象征。

3. 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是记叙文所关注的重点。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娜塔莎、安德烈和皮埃尔等。娜塔莎的热情纯真、安德烈的深沉复杂、皮埃尔的善良迷茫等性格特点,通过他们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种种经历展现出来。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的情感纠葛、思想碰撞构成了小说丰富的情节。

4.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事件是记叙文的主体内容。起因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它引发了故事的开端。例如在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起因是两个骗子声称能够织出神奇的布并做成最美丽的衣服,这种衣服的特殊之处在于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是看不见的。这一说法引起了皇帝的好奇和虚荣,从而开启了整个故事。

经过是事件的发展过程,是记叙文的主要部分。在这个故事中,皇帝派人给骗子提供最好的材料让他们织布,还先后派了老大臣和官员去查看织布进度。他们因为害怕被认为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都假装看到了美丽的布料,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不断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结果是事件的最终状态。在《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最后被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相,皇帝赤身裸体地在众人面前出丑,这一结果揭示了皇帝的虚荣和愚蠢,以及社会的虚伪等主题。

二、记叙文的类型

1. 写人记叙文

这类记叙文侧重于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通过对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体现了自己对父亲情感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愧疚和感动。

2. 叙事记叙文

主要是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次爬山被困在悬崖上,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经历。文章详细地描述了作者被困时的恐惧、父亲到来后的镇定指导以及自己最终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这个事件传达了面对困难要分解目标、逐步解决的人生哲理。

3. 写景记叙文

以描绘自然景物或特定场景为主要内容。在写景时,作者往往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感染力。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把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繁茂和气势。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花的颜色、形态等细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从花的盛开联想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使文章不仅有景物之美,更有思想深度。

4. 状物记叙文

主要是对物体进行描摹。它可以是描写一个小动物、一件小物件等。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文章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然后通过叙述珍珠鸟与作者逐渐亲近的过程,“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跳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表现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

三、范文

逐梦中考路

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中考的日子如同一匹矫健的骏马,向着我们飞奔而来,(比喻,将中考日子比作飞奔而来的骏马,形象地写出中考临近的紧迫感)而我,怀揣着梦想,奔跑在这逐梦中考的道路上。

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教室里,暖烘烘的。(环境描写,营造出温馨惬意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老师站在讲台上,目光如炬(比喻,把老师的目光比作火炬,突出老师目光的坚定有力,展现老师的威严与期望),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讲解着一道道复杂的数学题。我紧握着手中的笔,像是握住了开启梦想之门的钥匙,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比喻,将大脑比作机器,表现自己思考时的专注与高效),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知识的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这便是我中考备战日常的一个小小缩影。教室里的同学们,也都如同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苗(比喻,把同学们比作树苗,寓意同学们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为了中考这场 “及时雨” 后的茁壮蜕变,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然而,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只,总会遭遇狂风巨浪(比喻,把备考过程比作海上航行,遭遇困难比作遭遇狂风巨浪,生动展现备考的艰辛)。有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坠入了冰窖(夸张,突出心情的极度低落),看着那满是红叉的试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窗外的天空也似乎感应到了我的悲伤,变得阴沉沉的,乌云如墨汁般肆意翻滚(比喻,将乌云比作墨汁,形象描绘出天空的阴沉压抑,烘托悲伤氛围),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一头扎进被子里,满心委屈与不甘。“难道我的梦想就要这样夭折了吗?” 我在心底无声地呐喊。

晚上,妈妈轻轻推开我的房门,坐在床边,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她的眼神如春日暖阳(比喻,把妈妈的眼神比作暖阳,体现妈妈的温柔与安慰),轻声说:“孩子,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这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跟头,爬起来,继续向前,你一定行!” 妈妈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比喻,将妈妈的话比作强心针,突出话语的鼓舞力量),注入我的心间,让我重新燃起斗志。

日子一天天过去,中考的战鼓越敲越响。每天清晨,我像一只早起的鸟儿(比喻,把自己比作早起的鸟儿,表现勤奋努力),迎着第一缕曙光诵读英语单词和语文古诗词;夜晚,城市沉入梦乡,我仍在台灯下与习题鏖战,灯光如忠诚的伙伴(比喻,把灯光比作伙伴,突出灯光陪伴的温馨与坚持),不离不弃。

终于,中考的那一天来临了。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考场,考场外的家长们如守望麦田的守望者(比喻,把家长比作守望者,体现家长们期盼与关切),眼神中满是对孩子的期待。走进考场,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是我逐梦路上的关键一战,我要像一名无畏的战士(比喻,把自己比作战士,展现勇敢自信的精神状态),为梦想而战!”

考场上,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像是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战歌(比喻,将笔尖书写声比作战歌,营造紧张而奋进的氛围)。我奋笔疾书,每一道题都是我攀登梦想高峰的一级台阶(比喻,把考题比作台阶,寓意考题是通向成功的途径)。两天的考试,转瞬即逝,当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又有对未来的忐忑。

回首这段中考逐梦路,有欢笑,有泪水,有拼搏,有挫折,它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比喻,把中考经历比作画卷,强调过程的丰富美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而我,也在这场青春的试炼中,向着梦想,振翅高飞。(结尾抒情,升华主题,体现中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这篇记叙文中:

时间:中考备考期间及中考那几日;

地点:教室、家里、考场等;

人物:“我”、老师、妈妈、同学们、家长们;

事件:“我” 在中考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鼓舞,最终参加中考。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实用体裁:什么是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