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1. “异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偏义在“异”,“同”为陪衬,意思是不同。
2. “作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偏义在“作”,“息”为陪衬,意思是劳作。
3. “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偏义在“去”,“来”为陪衬,意思是离去。
4.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偏义在“入”,“出”为陪衬,意思是进入。
5. “好歹”:不知好歹,常与恶人交往。(例句自编)偏义在“歹”,“好”为陪衬,意思是不好、坏。
6. “买卖”:这家店的买卖不好做。(例句自编)偏义在“卖”,“买”为陪衬,意思是生意、交易。
7. “动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偏义在“动”,“静”为陪衬,意思是行动、活动。
8. “高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偏义在“高”,“下”为陪衬,意思是高尚、优秀。
9. “多少”: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王安石《棋》)偏义在“多”,“少”为陪衬,意思是很多。
10. “生死”: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偏义在“死”,“生”为陪衬,意思是死亡、悲痛。
11. “往来”: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往”,“来”为陪衬,意思是前往、去。
12. “开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偏义在“开”,“关”为陪衬,意思是打开、开启。
13. “有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偏义在“无”,“有”为陪衬,意思是没有。
14. “利害”: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害”,“利”为陪衬,意思是害处、危害。
15. “详略”: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偏义在“略”,“详”为陪衬,意思是简略、大概。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1. “园圃”: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偏义在“园”,“圃”为陪衬,意思是果园。
2. “公姥”: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孔雀东南飞》)偏义在“姥”,“公”为陪衬,意思是婆婆。
3. “父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偏义在“兄”,“父”为陪衬,意思是兄长。
4. “国家”: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偏义在“国”,“家”为陪衬,意思是国家。
5. “窗户”: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长恨歌》)偏义在“窗”,“户”为陪衬,意思是窗户。
6. “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偏义在“人”,“物”为陪衬,意思是人物、人才。
7.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偏义在“妻”,“子”为陪衬,意思是妻子。
8. “兄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偏义在“兄”,“弟”为陪衬,意思是兄长。
9. “衣裳”: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偏义在“衣”,“裳”为陪衬,意思是衣服。
10. “爪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偏义在“爪”,“牙”为陪衬,意思是爪子、指甲。
11. “车马”: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例句自编)偏义在“车”,“马”为陪衬,意思是车辆。
12. “耳目”: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偏义在“耳”,“目”为陪衬,意思是耳朵、听闻。
13. “羽毛”: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徒无可以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偏义在“羽”,“毛”为陪衬,意思是羽毛、翅膀。
14. “肌肤”: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偏义在“肌”,“肤”为陪衬,意思是肌肉。
15. “首足”:首尾相接,可绕地球一圈。(例句自编)偏义在“首”,“足”为陪衬,意思是头部、开始。
其他偏义复词
1. “缓急”: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偏义在“急”,“缓”为陪衬,意思是紧急情况。
2. “异同”: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偏义在“异”,“同”为陪衬,意思是不同。
3. “得失”: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偏义在“失”,“得”为陪衬,意思是失去。
4. “成败”: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赤壁之战》)偏义在“成”,“败”为陪衬,意思是成功。
5. “多少”: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李煜《相见欢》)偏义在“多”,“少”为陪衬,意思是很多。
6. “远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偏义在“远”,“近”为陪衬,意思是远方。
7. “大小”: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偏义在“大”,“小”为陪衬,意思是大事。
8. “有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偏义在“有”,“无”为陪衬,意思是存在、拥有。
9. “生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偏义在“生”,“死”为陪衬,意思是生命。
10. “往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偏义在“往”,“来”为陪衬,意思是前往。
11. “开关”: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偏义在“开”,“关”为陪衬,意思是打开。
12. “动静”: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偏义在“动”,“静”为陪衬,意思是活动。
13. “利害”: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张良曰:“谨诺。”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项王乃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偏义在“害”,“利”为陪衬,意思是害处。
14. “详略”: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偏义在“略”,“详”为陪衬,意思是简略。
15. “褒贬”: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例句自编)偏义在“贬”,“褒”为陪衬,意思是贬低、批评。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文言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例子,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