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补叙内容能否删除的问题
1. 考虑补叙内容对情节完整性的作用
补充关键情节信息:补叙往往会提供一些对于理解整个故事发展至关重要的情节细节。例如,在一个悬疑故事中,前面的情节可能只是展现了主人公在追踪一个神秘事件,但补叙部分揭示了主人公与这个神秘事件背后隐藏的人物之间的过往恩怨。如果删除这部分补叙,读者就会对主人公为何如此执着地追踪这个事件感到困惑,整个情节就会出现断层。
填补情节漏洞:有时候,文章在主要情节叙述过程中可能会留下一些逻辑上的小空缺。补叙可以巧妙地将这些空缺填补上。比如,在一个冒险故事里,主人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看似不合常理的决定,而补叙部分说明了主人公之前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个经历让他意识到这个决定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如果删除补叙,这个决定就会显得突兀,情节的逻辑性也会受到损害。
2. 分析补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丰富人物性格:补叙能够为人物增添更多的性格维度。例如,在一篇记叙文里,主人公在故事主体部分表现得非常坚强和勇敢,但补叙部分讲述了主人公小时候其实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是因为经历了某件事才逐渐变得勇敢。这样的补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从一个单一的勇敢形象变成了有成长历程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如果删除补叙,人物性格就会显得单薄。
揭示人物动机:它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人物行为的内在动机。比如,主人公在故事中一直对某个人充满敌意,补叙部分说明主人公曾经被这个人背叛过,这就解释了敌意的来源。没有补叙,人物的行为动机就会模糊不清,读者难以真正理解人物。
3. 研究补叙对主题表达的重要性
深化主题内涵:补叙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例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主体情节展现了两个朋友之间的矛盾。补叙部分回顾了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艰难时光以及彼此给予的支持,通过这种对比,深化了友情需要理解和包容的主题。如果删除补叙,主题可能就停留在表面的矛盾上,无法深入到友情的本质。
强调主题重点:有时候补叙能够突出主题的重点。比如,在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中,主体部分描述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挫折,补叙部分则强调了主人公从这些挫折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自我认知的提升,从而更加强调了成长是一个在挫折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这一主题重点。如果删除补叙,主题重点可能不够突出,容易被读者忽视。
回答记叙文补叙内容能否删除问题的答题模板:
一、不能删除
1. 情节完整性方面
补叙内容对情节起到了补充关键信息的作用。在文章的主要情节(简单概括主要情节)中,(指出情节可能出现的疑问点或逻辑空缺),而补叙部分(具体说明补叙的内容)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连贯。如果删除补叙,会导致情节出现断层,读者难以理解(具体说明读者会在情节理解上产生的困惑),使故事的发展显得突兀和不完整。
例如,在一篇讲述寻宝故事的记叙文里,主要情节是主人公历经重重困难寻找宝藏。在故事中间,补叙了一段关于宝藏的起源以及主人公家族与宝藏的渊源。如果删除这部分补叙,读者就会疑惑主人公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宝藏,情节的连贯性就会被破坏。
2.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补叙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文章主体部分展现了人物(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或行为表现),补叙部分(具体说明补叙内容)则从另一个角度为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维度。通过补叙,我们了解到人物(新的性格特点或成长背景等),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若删除补叙,人物性格就会显得单一、平面,读者无法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复杂性和成长历程。
例如,文中主人公在主要情节里表现得非常果断,但补叙部分讲述了他小时候优柔寡断的经历以及促使他改变的事件。这一补叙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他性格的转变过程。如果删除,主人公的果断就会显得缺乏深度,只是一个简单的标签。
3. 主题表达方面
补叙对于主题的表达有着深化或强调的重要作用。文章的主题是(概括主题),主体情节(简单说明主体情节对主题的初步呈现),而补叙部分(具体说明补叙内容)从(不同角度/深度)进一步挖掘了主题。它通过(具体方式,如对比、回忆等),使主题(具体说明主题得到的深化或强调效果,如更加深刻、更具感染力等)。如果删除补叙,主题表达就会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深层意图。
例如,文章主题是关于亲情的珍贵。主体情节是主人公与父母产生矛盾后的冲突,补叙部分回忆了主人公小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一补叙通过回忆与现在的矛盾形成对比,深化了亲情在时光变迁中依然珍贵的主题。如果删除,主题就只是局限于矛盾本身,无法深入体现亲情的珍贵。
二、可以删除(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1. 情节方面
补叙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影响不大。主要情节(概括主要情节)已经能够清晰地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补叙部分(具体说明补叙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情节的核心逻辑关联不大。即使删除补叙,读者依然可以通过主要情节顺畅地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不会出现情节理解上的障碍或逻辑混乱。
例如,在一个校园故事中,主要情节是围绕校园运动会展开的,比赛过程和结果都很完整。补叙部分只是简单提到了运动会前一天学校食堂的菜单,这部分内容与运动会的核心情节没有实质性关联,删除后不会影响读者对运动会情节的理解。
2. 人物形象方面
补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没有起到关键作用。文章通过主要情节已经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补叙部分(具体说明补叙内容)虽然也涉及人物,但只是一些重复或者无关紧要的细节,不会给人物形象增添新的、有价值的维度。删除补叙后,人物形象依然能够通过主要情节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例如,主人公在主要情节中一直是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形象,补叙部分只是再次强调了他在一次无关紧要的小场合中帮助别人的事情,没有提供新的性格特点或成长背景等内容,删除后人物形象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
3. 主题方面
补叙对主题表达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文章的主题(概括主题)通过主要情节已经能够有效地传达,补叙部分(具体说明补叙内容)没有在主题的深化、强调或者拓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与主题的核心内容关联松散。删除补叙后,主题的表达力度和深度依然能够通过主要情节得以保持。
例如,主题是关于青春的奋斗,主要情节通过主人公在学习和社团活动中的努力奋斗很好地体现了主题。补叙部分只是描述了主人公在一次无关主题的聚会上的场景,没有对青春奋斗的主题进行深化或拓展,删除后主题表达不受影响。
中考真题
1. 2023年北京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章补叙了主人公小时候在乡下和奶奶一起种庄稼的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上,补叙内容为文中主人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提供了来源。如果删除,读者就很难理解主人公为何在城市生活中还对土地相关的事物如此眷恋,情节的发展会缺少逻辑依据。从人物形象塑造看,这让主人公对土地的热爱显得更加真实自然,也展现了他与奶奶之间深厚的亲情,丰富了人物形象。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围绕着对故乡土地的怀念和亲情展开,补叙的种庄稼经历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回忆小时候在土地上的活动,强调了土地和亲情在主人公心中的重要地位。
2. 2023年上海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在一次比赛失利后得到老师鼓励的经历,这部分能删吗?
答案:不能删。从情节完整性来讲,补叙的经历是主人公在后续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积极心态的原因。如果删除,主人公在文中面对新挑战时的自信就会缺乏合理的解释,情节会出现断裂。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体现了老师的鼓励对主人公的重要性,也展现了主人公懂得感恩、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是关于成长与鼓励,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他人鼓励在个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3. 2022年天津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在记叙文的结尾补叙了主人公和朋友在困难时期互相支持的一个小细节,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除?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方面,补叙内容强化了主人公和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厚程度,与文中他们共同经历的其他事情相互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如果删除,读者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友谊缺少深度的展现,情节也会显得不够丰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展现了主人公和朋友在困难中不离不弃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是关于友谊的珍贵,补叙的细节深化了主题,通过困难时期的相互支持,更加强调了友谊的价值。
4. 2022年重庆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童年时对梦想的最初憧憬,这部分内容能删吗?
答案:不能删。在情节完整性上,补叙的童年梦想是主人公在文中一直努力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如果删除,主人公的行为就会显得盲目,情节的发展会让人难以理解。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让主人公有了更明确的性格目标和成长轨迹,展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是关于梦想的坚持,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强调了童年梦想对个人成长的引领作用。
5. 2021年广东省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章补叙了主人公在一次旅行中遇到的一位陌生人给予的启示,这部分可以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从情节角度看,补叙的启示是主人公在后续生活中做出某些改变的原因。如果删除,主人公的改变就会缺乏足够的触发因素,情节的连贯性会受到破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体现了主人公善于接受他人意见、能够自我反思的性格特点。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是关于人生的启发和成长,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通过陌生人的启示强调了外界因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6. 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小时候在家庭聚会上的一段尴尬经历,这部分内容能删吗?
答案:不能删。在情节完整性方面,补叙的尴尬经历与主人公在文中努力提升自己社交能力的情节相呼应。如果删除,读者就难以理解主人公为何如此在意社交,情节发展会缺少逻辑支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展现了主人公性格中自卑到自信的转变过程,丰富了人物形象。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是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通过回忆尴尬经历强调了成长的动力。
7.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记叙文补叙了主人公在学艺过程中师傅的一次严厉批评,这部分内容可以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上,补叙的批评是主人公在技艺提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删除,主人公后来技艺精进的原因就不明确,情节会出现断层。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体现了师傅对主人公的严格要求以及主人公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并努力改进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是关于学艺的艰辛与成长,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强调了挫折在学艺过程中的重要性。
8.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章补叙了主人公在校园活动中一次失败的团队合作经历,这部分内容能删吗?
答案:不能删。在情节完整性方面,补叙的失败经历为后文主人公在新的团队活动中积极改进、努力协作提供了背景和动机。如果删除,主人公在新活动中的行为就会显得突兀,情节逻辑不清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展现了主人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极进取的性格特点。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是关于团队合作和成长,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失败经历对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9.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受到误解的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上,补叙的误解经历与主人公在后续志愿服务中更加耐心、细心的行为形成因果关系。如果删除,主人公的行为变化就缺少了合理的解释,情节连贯性受损。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体现了主人公在面对误解时能够坚持初心、积极化解的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是关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坚持,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在困难和误解中坚守服务精神的重要性。
10.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题目:记叙文结尾补叙了主人公和家人在旧房子里的温馨回忆,这部分内容能删吗?
答案:不能删。在情节完整性方面,补叙的温馨回忆与主人公对旧房子的不舍以及文中围绕旧房子展开的情感线索相呼应。如果删除,主人公的情感就会显得无根之木,情节会出现漏洞。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展现了主人公重情重义、珍视家庭回忆的性格特点。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是关于家庭情感和记忆,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通过回忆温馨场景强调了家庭记忆的珍贵。
高考真题
1. 2023年新课标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章结尾处补叙了主人公小时候在旧书摊与一本书相遇的经历,这部分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除。从情节完整性来看,补叙的这段经历解释了主人公为何对书有着特殊情感以及为何在文中的故事里一直执着于寻找某一本书。如果删除,读者会对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感到困惑,情节发展会显得突兀。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这一补叙让主人公“爱书成痴”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我们看到他对书的热爱是从小就种下的种子,经历岁月的沉淀愈发深沉。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涉及书籍对人的精神滋养和深远影响。补叙内容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回忆小时候与书的邂逅,体现了书在主人公生命历程中的长久价值。
2. 2022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父母对其职业选择的期望,这部分内容对文章有重要作用吗?能否删除?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上,补叙内容为文中主人公在职业道路上的挣扎和坚持提供了背景支撑。如果没有这部分,主人公为何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还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就缺少了合理的解释,情节连贯性会受损。对于人物形象而言,补叙展现了主人公在个人理想与家庭期望的冲突中坚定自我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复杂。从主题角度,文章围绕个人理想的追求展开,补叙部分通过对比主人公与父母期望的不同,强调了在追求理想过程中个体抉择的艰难与重要性,深化了主题。
3. 2021年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在小说结尾有一段补叙,讲述了主人公童年时期遭受的一次重大挫折,这部分能否删除?
答案:不能删除。情节方面,补叙内容揭示了主人公在文中一些行为和心理的根源。例如,他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坚韧和小心翼翼都与童年的挫折有关,没有这部分,这些行为就会显得无本之木,情节逻辑不通。在人物塑造上,这使得主人公的坚韧性格有了更合理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他是从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使人物形象更具深度。在主题表达上,小说主题涉及人生的坎坷与成长,补叙的童年挫折经历是对主题的深化,强调了挫折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4. 2020年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章补叙了主人公故乡的一个古老传说,这对文章有何作用?可以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从情节完整性看,这个传说与主人公在故乡的经历以及他后续的行为紧密相连。传说中的某些元素在主人公的故事中有所呼应,比如传说中的守护精神与主人公对故乡的守护情感相呼应,删除后情节会出现断层。在人物形象方面,补叙的传说丰富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使他对故乡的深情有了文化根源,让人物形象更具文化底蕴。对于主题表达,文章主题是关于故乡情怀,传说的补叙深化了这种情怀,将个人情感与故乡的文化传统相融合,使主题更加厚重。
5. 2019年全国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和朋友曾经一起立下的誓言,这部分内容能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上,补叙的誓言是主人公在故事中一系列寻找朋友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删除,主人公的行为就会显得缺乏足够的理由,情节的发展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对于人物形象,这展现了主人公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誓言的坚守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主题方面,文章主题围绕友情展开,补叙的誓言深化了友情的主题,强调了友情中的承诺和坚守。
6. 2018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结尾处补叙了主人公看到一幅旧画后的回忆,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除?
答案:不能删除。情节上,补叙的回忆与主人公当下的心境以及文章的整体情节发展息息相关。回忆中的场景和情感为当下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选择提供了背景和解释,删除后情节的连贯性会被破坏。在人物形象方面,这段回忆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柔软和对过去的留恋,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层次。从主题表达看,文章主题涉及记忆与成长,补叙的回忆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回忆过去体现了记忆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7. 2017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在海外留学期间的一段孤独经历,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完整性上,补叙的孤独经历为后文主人公回国后的一些行为,如对亲情和友情的格外珍惜,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如果删除,这些行为就会显得突兀,情节的逻辑线索会中断。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段经历使主人公更加立体,我们看到他不仅有坚强的一面,还有在异国他乡脆弱孤独的一面,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涉及人生的经历与情感变化,补叙的孤独经历深化了这一主题,体现了海外经历对主人公情感世界的深刻影响。
8. 2016年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章补叙了主人公少年时期对某一技艺的痴迷起源,这部分内容能否去掉?
答案:不能去掉。从情节角度,补叙的内容是主人公在文中执着于传承和发展这一技艺的重要原因。如果删除,情节上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就不明确,故事发展会显得生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展现了主人公对技艺的热爱是由来已久的,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他对技艺的坚持更具可信度。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是关于技艺传承和文化坚守,补叙内容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个人兴趣起源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9. 2015年湖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文中补叙了主人公在战争时期救助一位陌生人的经历,这部分内容对文章有何价值?可以删除吗?
答案:不能删除。在情节上,补叙内容与主人公在和平时期的善良行为形成呼应,体现了他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删除,情节之间的连贯性会被破坏,读者难以理解主人公行为的连贯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这进一步丰富了主人公善良、正义的形象,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在主题表达方面,文章主题是关于人性的善良与坚守,补叙的战争经历深化了主题,强调了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善良的人性都不会磨灭。
10. 2014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结尾补叙了主人公儿时在大自然中的一段美好回忆,这部分内容能删吗?
答案:不能删。从情节完整性来说,补叙的回忆与主人公在文中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为保护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相呼应。没有这段回忆,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就会显得单薄。在人物形象方面,这使主人公热爱自然的形象有了童年的情感根基,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在主题表达上,文章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补叙的回忆深化了主题,通过回忆儿时的美好自然经历,强调了自然对人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