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体裁(文学体裁、实用体裁)
文章体裁主要分为文学体裁和实用体裁两大类。
一、文学体裁
1. 诗歌
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古诗如《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式较为自由;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特色;乐府诗像《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多来自民间,可配乐演唱。
近体诗:主要是律诗和绝句。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绝句每首四句,同样有格律限制,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有众多词牌名,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牌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现了词的长短句结合的特点。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杂剧则是一种戏剧形式,像关汉卿的《窦娥冤》。
现代诗:形式较为自由,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通过自由的诗行抒发情感。
2. 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通过对事件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作者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自己的思想变化。
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往往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在文中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哲理散文:以阐述哲理为主要目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像培根的《谈读书》,文章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等诸多哲理。
3. 小说
按篇幅分:
长篇小说:篇幅长,内容丰富复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绘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替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人物和情节相对集中。如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塑造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揭示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单,一般集中刻画一两个人物形象。比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贫穷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情节紧凑,结尾出人意料。
按内容题材分:
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以清朝康熙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康熙等众多历史人物形象。
科幻小说:以科学幻想为主要内容,如刘慈欣的《三体》,涉及到宇宙探索、外星文明等科幻元素。
武侠小说:以侠客和武林故事为题材,像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描绘了郭靖等武林人物的江湖经历和情感纠葛。
4. 戏剧
话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手段,如曹禺的《雷雨》,通过人物之间紧张激烈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
歌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方式,结合音乐、舞蹈等。例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通过优美的歌剧演唱展现故事。
舞剧:主要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剧情,像芭蕾舞剧《天鹅湖》,演员用舞蹈来演绎天鹅公主的故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多种剧种。如京剧《贵妃醉酒》,有独特的唱腔、服饰和表演形式。
二、实用体裁
1.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回忆父亲在火车站送别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 说明文:主要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等内容。
3. 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章开篇提出“有业之必要”的论点,然后通过引用经典、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
4. 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如“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XXX)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大会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通讯则是对新闻事件、人物等进行详细、深入的报道,特写是对新闻事件中的某个片段进行集中、突出的描写。
5. 传记:可以是自传,也可以是他传。自传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他传如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主要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
6. 书信:用于个人之间交流沟通,包括家书、情书等。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通过书信教导儿子要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7. 日记:是个人对每天所遇到的事、所做的事或感想的记录。如雷锋日记,记录了雷锋的日常工作、学习和思想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