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手法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对人物、景物、事物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以下是常见的描写手法:
一、人物描写
1. 肖像描写
容貌特征:详细描绘人物的面部五官,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例如,“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一样深邃明亮。睫毛又长又翘,就像两把小扇子,随着眼睛的眨动而轻轻扇动。她的鼻子小巧而挺拔,如同山峰般耸立在脸中央。嘴唇红润饱满,像是一颗娇艳欲滴的樱桃,嘴角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发型服饰:对人物的头发样式和穿着打扮进行描写。比如,“他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根根发丝向上竖着,充满了朝气。头发的颜色是深棕色的,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他身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皮夹克上有许多金属拉链和铆钉,显得十分酷炫。里面搭配着一件白色的纯棉T恤,下身是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裤脚处有些磨损,却更增添了几分不羁的感觉。脚蹬一双黑色的马丁靴,靴面擦得锃亮。”
神情姿态:刻画人物的表情和身体姿态。例如,“他站在舞台中央,身姿挺拔如松。双手自然下垂,手指修长而有力。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眼神明亮而坚定,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的肩膀宽阔,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
2. 语言描写
个性化语言:通过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用词习惯等来展现其性格。比如,“‘俺就这脾气,爱咋咋的!’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双手叉腰,脖子一梗,大声说道。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直爽、倔强的人。”
对话场景: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体现人物特点。例如,“‘你怎么又迟到了?’老师皱着眉头问道。‘对不起,老师,我路上堵车了。’小明满脸歉意地回答。‘每次都有借口,你就不能早点出门吗?’老师有些生气地说。‘我下次一定注意,老师。’小明低下头,小声地说。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老师的严肃和小明的知错能改。”
3. 动作描写
连续动作描写:对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进行细致刻画。比如,“他冲进房间,迅速地打开书包,慌乱地翻找着作业。双手不停地在书包里搅动,书本和文具被他翻得乱七八糟。他的额头上冒出了汗珠,眼神中透露出焦急的神色。”
关键动作描写:抓住能体现人物性格或情绪的关键动作。例如,“她轻轻地拿起那朵花,将鼻子凑近花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这个动作显示出她是一个热爱自然、细腻敏感的人。”
4. 心理描写
直接心理描写:直接剖析人物的内心想法。例如,“他在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努力,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这种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地盘旋,激励着他前进。”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反映其心理。比如,“她的双手紧紧地握拳,嘴唇微微颤抖,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从她的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她此刻内心的委屈和愤怒。”
二、环境描写
1. 环境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渲染气氛。例如,在一个恐怖故事中,“夜幕笼罩着古老的城堡,四周一片死寂。狂风呼啸着穿过空荡荡的走廊,发出鬼魅般的声音。墙壁上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光影在雕花的墙壁上舞动,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这样的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
它还能烘托人物的心情。比如,“她走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路边的花朵五颜六色,散发着阵阵芬芳。微风轻轻拂过她的脸颊,像是温柔的抚摸。她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愉悦的心情。
环境描写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暴雨倾盆而下,河水迅速上涨,淹没了通往村庄的小桥。他们被困在桥的这一边,焦急地望着对岸,这突如其来的洪水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路线才能回到村庄,于是冒险之旅就此展开。”
2. 自然环境描写
山川河流描写:可以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入手。比如,“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山脉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一片翠绿。山脚下的河流奔腾不息,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河底的鹅卵石五彩斑斓,随着水流的冲刷,发出清脆的声响。”
花草树木描写:注重描绘花草树木的形态、色泽、气味等。例如,“花园里的玫瑰花开得正艳,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花朵娇艳欲滴,红得夺目,上面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旁边的桂花树散发出阵阵清香,那香气仿佛是一种无形的丝线,将人的心牢牢地牵住。”
天气气象描写:天气的变化可以极大地影响氛围。比如,“天空中乌云密布,厚重得像是要压下来一样。电闪雷鸣,一道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如同一把把利剑。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砸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灰色的幕布笼罩着,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3. 社会环境描写
生活场景描写:可以描绘人们的生活场所和日常活动。例如,“在这个热闹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小贩们扯着嗓子吆喝着,试图吸引顾客的注意。顾客们在摊位之间穿梭,有的在讨价还价,有的在仔细挑选商品。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香料的味道和人群的汗味。”
风俗习惯描写:对特定地域或群体的风俗习惯进行描述。比如,“在这个古老的小镇上,每年的中秋佳节,人们都会在广场上摆上一张巨大的圆桌。桌上摆满了月饼、水果和各种祭品。等到月亮升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由长辈点燃香烛,对着月亮祭拜。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打闹,手中拿着自制的灯笼,灯笼上画着各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时代背景描写: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例如,“在战争年代,城市的街道破败不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墙壁上弹痕累累,硝烟弥漫在空气中,带着刺鼻的味道。人们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街头巷尾张贴着征兵的告示,士兵们荷枪实弹地巡逻,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城市。”
三、细节描写
1. 定义和重要性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就像是一颗颗精致的小珠子,串联起整个作品,让作品更加生动、真实、有感染力。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环境更加逼真可感,也能使情节更加细腻入微。
例如,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对孔乙己的细节描写就非常出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通过这些细节,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孔乙己这个穷困潦倒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的形象。
2. 细节描写的类型
人物细节描写
外貌细节: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等细节进行刻画。比如,“她的头发总是盘得一丝不苟,用一根雕花的银簪子固定着。簪子上镶嵌着几颗小小的蓝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她的眼角有一颗小小的泪痣,宛如一颗遗落的黑珍珠,为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增添了几分楚楚动人。”
动作细节:详细描绘人物的行为动作。例如,“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只古老的花瓶,手指微微颤抖,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他轻轻地吹去花瓶上的灰尘,眼睛紧紧地盯着花瓶上的花纹,像是在解读一段古老的密码。”
语言细节:对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行细致描述。如,“他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浓浓的乡音,每一个音节都拉得长长的,就像在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谣。而且他有个口头禅,‘哎呀妈呀’,这三个字在他的话语中频繁出现。”
心理细节: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她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时间,每一秒钟的流逝都像是一把小锤子,敲打着她的心房。她的思绪像一团乱麻,纠结在一起,一会儿是担忧,一会儿是期待。”
环境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细节:对自然景物的细微部分进行描写。比如,“在这片古老的森林里,苔藓在树干上肆意生长,它们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有的如翡翠般鲜亮,有的则像被岁月侵蚀的旧玉,带着斑驳的暗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线,在空气中的尘埃上跳跃。”
社会环境细节:聚焦于社会场景中的具体细节。例如,“在嘈杂的集市上,一个卖糖人的小摊格外引人注目。糖人被插在草把上,形态各异,有挥舞金箍棒的孙悟空,有翩翩起舞的仙女。摊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手很粗糙,但是做起糖人来却十分灵巧。他一边吹着糖人,一边用带着方言的口音吆喝着:‘卖糖人咯,又甜又好看的糖人!’旁边围了一群小孩子,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糖人,嘴里不时地咽着口水。”
3. 细节描写的技巧
观察入微:要写出好的细节描写,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只有观察到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才能将它们运用到写作中。比如观察人物的习惯动作、环境中的小物件等。
选择典型细节:并不是所有观察到的细节都要写进作品,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环境特点或者主题思想的细节。例如,要表现一个人节俭的性格,可以选择描写他衣服上的补丁、用了多年的旧钢笔等细节。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可以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进行细节描写。比如,“走进那间小屋,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木头的腐朽味和淡淡的霉味。脚下的木地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眼睛看到的是墙壁上发黄的照片和布满灰尘的书架,手指轻轻拂过书架,能感觉到灰尘在指尖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