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反问
一、定义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二、类型
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例如“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意思是“那条街很热闹”,通过反问的形式,实际上是在否定句子字面所表达的意思。
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比如“他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意思是“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种反问句是利用否定词来加强肯定的语气。
三、作用
加强语气:反问句能够比一般陈述句更强烈地表达情感和态度。它可以表达愤怒、赞扬、讽刺、强调等多种情感。例如“我难道会不知道?”比“我知道”语气更加强硬,带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
激发思考:促使读者或听众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思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观点。因为反问句带有一种挑战的意味,会引导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问。
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议论文、演讲等场合,合理运用反问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观点更容易被接受。比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能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景观的伟大之处。
高考真题
1.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题目:“难道我们不应该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吗?”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这句话是反问句。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我们应当珍视和平这一观点。通过反问,引发读者对和平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思考,增强了文章对于珍视和平这一理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2.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
题目:请分析“这样的精神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一个反问句,使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在表达效果上,它增强了语气,强烈地表达出这种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观点。能够激发读者对这种精神品质的重视,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种精神品质,进而使文章对这种精神品质的赞美和倡导更具感染力。
3.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
题目:“这难道不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吗?”在论述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反问句通过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起到了强调作用。它强调了这就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加强了语气,使作者对这种追求真理的态度更加鲜明。同时,能够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在思考中更加认同作者对于追求真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在论述过程中的说服力。
中考真题
1. 202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
A.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B.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C. 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D. 我仿佛听见了大海的呼唤。
答案:B
解析:B选项“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是反问句,意思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通过反问加强了语气。A选项是比喻句;C选项是夸张句;D选项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
2. 2023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②他像一头狮子一样勇猛。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B. ①设问 ②比喻 ③夸张
C. ①反问 ②夸张 ③比喻
D. ①设问 ②夸张 ③比喻
答案:A
解析:①句“那怎么是一样的呢?”意思是“那不一样”,是反问;②句把“他”比作“一头狮子”,是比喻;③句“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夸张。
3. 2022年某地中考
题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意思是“这是伟大的奇观”。这样的表达方式加强了语气,更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所描述事物是伟大奇观的赞叹之情,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对这一奇观的关注和思考。
4. 202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反问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难道他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吗?他向来都是言出必行。
B. 他的成绩那么差,难道还值得表扬吗?
C. 天空湛蓝湛蓝的,这难道是被污染后的样子吗?
D. 他的样子很普通,难道就不应该被尊重吗?
答案:C
解析:C选项表述比较奇怪,从逻辑上来说,天空湛蓝湛蓝的一般不是被污染后的样子,用反问句在这里有些多余和不自然。A选项通过反问强调他是诚实守信的人;B选项通过反问表明他不值得表扬;D选项通过反问强调他应该被尊重,这三个选项反问手法运用比较恰当。
5. 2020年某地中考
题目: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难道友谊不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吗?”请分析这句中反问手法的作用。
答案:此句是反问句,通过反问加强了语气。它强调了友谊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观点,让读者对友谊的内涵有更深刻的思考,也表达出作者对真正友谊的看法,增强了在友谊观念表达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6. 201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B.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比喻)
C.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夸张)
D. 难道他这样做是正确的吗?(反问)
答案:无选项有误。
解析:A选项是设问句,有问有答;B选项把“嗓音”比作“铜钟”是比喻;C选项“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是夸张;D选项“难道他这样做是正确的吗?”是反问。
7. 2018年某地中考
题目: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难道我们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吗?
B. 他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在天空中翱翔。
C. 这不是雪中送炭吗?
D. 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他”比作“矫健的雄鹰”。A选项是反问,意思是“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C选项是反问,意思是“这是雪中送炭”;D选项是反问,意思是“时间不可以倒流”,A、C、D选项都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8. 201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使用反问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他的性格像母亲,善良而温和。
B.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修养。
C.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
D. 她长得像她姐姐一样漂亮。
答案:C
解析:C选项“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是反问句,意思是“我们应该保护环境”。A选项是比较性格,不是反问;B选项是排比,不是反问;D选项是比较外貌,不是反问。
9. 201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B. 难道要放弃吗?不,我们不能放弃。——运用反问和设问的修辞方法,先引起思考,再表明态度。
C.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嗓音的洪亮。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等差异所产生的隔阂之深。
答案:B
解析:B选项“难道要放弃吗?不,我们不能放弃。”前一句是反问,后一句是回答,整体是先反问后回答,属于自问自答的设问句,但不能说同时运用了反问和设问两种修辞方法,这样表述不准确。A选项通过夸张突出人物特点正确;C选项比喻突出嗓音洪亮正确;D选项比喻表达隔阂正确。
10. 201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问修辞的一项是( )
A. 难道青春不是用来奋斗的吗?
B.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C. 难道知识不是力量吗?
D. 难道友谊不应该是真诚的吗?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极短的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没有使用反问。A选项意思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是反问;C选项意思是“知识是力量”,是反问;D选项意思是“友谊应该是真诚的”,是反问。
11. 201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借代)
C.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喻)
D. 难道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反问)
答案:B
解析:B选项“千里马”是借代,指代马,不是比喻。A选项“低唱”“弹琴”是拟人;C选项把“文化措施”比作“药方”是比喻;D选项是反问,判断正确。
12. 2013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反问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一寸光阴一寸金。
B. 他的做法明明是错误的,难道还值得我们去效仿吗?
C. 天空很蓝,这难道是被污染后的景象吗?
D. 他的成绩那么好,难道不应该骄傲吗?
答案:D
解析:D选项“他的成绩那么好,难道不应该骄傲吗?”从价值观角度看,成绩好不应该骄傲,这里用反问句表达肯定骄傲的意思是不恰当的。A选项通过反问强调珍惜时间;B选项通过反问表明不值得效仿错误做法;C选项通过反问强调天空蓝不是污染后的景象,这三个选项反问手法运用比较恰当。
13. 2012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 难道我们不应该向英雄学习吗?
D.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答案:C
解析:C选项“难道我们不应该向英雄学习吗?”是反问句,意思是“我们应该向英雄学习”。A选项是比喻,把“云”比作“天气的招牌”;B选项是比较,不是反问;D选项“狡猾”是贬词褒用,不是反问。
14. 201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难道我们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吗?
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B
解析:B选项“难道我们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吗?”是反问句,意思是“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A选项是夸张;C选项是拟人;D选项是比喻。
15. 2010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各句中,反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难道努力学习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吗?
B. 他已经很努力了,难道还要批评他吗?
C. 他的行为是错误的,难道这是可以原谅的吗?
D. 难道漂亮的衣服不是用来穿的吗?而是用来收藏的吗?
答案:D
解析:D选项表述比较混乱,句子结构不清晰,反问不恰当。A选项通过反问强调努力学习是学生首要任务;B选项通过反问表明不应该批评已经很努力的人;C选项通过反问强调错误行为不可原谅,这三个选项反问比较恰当。
16. 200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运用了反问修辞的是(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C. 难道他不是一个好人吗?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C
解析:C选项“难道他不是一个好人吗?”是反问句,意思是“他是一个好人”。A选项是夸张;B选项是排比;D选项是比喻。
17. 2008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④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
A. ①比喻、排比 ②引用、比喻 ③拟人 ④反问
B. ①比喻、排比 ②引用、拟人 ③比喻 ④反问
C. ①比喻、拟人 ②引用、拟人 ③比喻 ④设问
D. ①拟人、排比 ②引用、比喻 ③拟人 ④设问
答案:A
解析:①句把花比作火、霞、雪,且句式相同,是比喻和排比;②句引用诗句,把“风”比作“母亲的手”,是引用和比喻;③句“静默”将房屋拟人化,是拟人;④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是反问,答案是A。
18. 200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的是( )
A. 难道你不觉得他很可爱吗?
B. 他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吗?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难道我们不应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吗?
答案:C
解析:C选项是比喻句,把“她的笑容”比作“阳光”,没有使用反问修辞。A选项通过反问强调他很可爱;B选项通过反问表明他的行为值得赞扬;D选项通过反问强调我们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A、B、D选项都使用了反问修辞。
19. 200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难道我们能让时间白白流逝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我们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B.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C.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D. “我来了,我来了,我带着胜利的消息来了。”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气。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反复修辞,通过“我来了”的重复来增强语气,不是反问。A选项对反问的分析正确,通过反问强调不能让时间流逝;B选项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特点正确;C选项反问句表达情感正确。
20. 200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反问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难道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是假的吗?
B. 他的个子很高,他的个子很高,像一棵大树。
C. 看啊,看啊,那远处的风景多么美丽。
D. 哭吧,哭吧,让泪水洗刷你的悲伤。
答案:A
解析:A选项通过反问“难道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是假的吗?”强调了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观点,语气强烈,反问手法运用恰当。B选项是反复和比喻结合,重点在强调个子高和比喻;C选项是反复,强调看风景;D选项是反复,强调哭泣来洗刷悲伤,A选项反问手法运用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