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设问
一、定义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作者在表达中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自己回答。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某些内容。
二、作用
引起关注和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思考问题的答案。例如,“什么是最重要的财富?是知识。”这样的设问会让读者在脑海中思考财富的定义,然后关注到作者给出的答案“知识”。
强调重点内容:把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回答部分,通过设问突出重点。如“为什么他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里,“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作者想要强调的成功因素。
引导行文思路:在文章结构上,设问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论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先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展开下面的论述,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逻辑更加连贯。
增强语言的变化和表现力:在叙述或议论中使用设问,能够避免平铺直叙,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高考真题
1.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题目:在文中“创新之路在何方?就在不断探索与突破之中。”这一设问句有何作用?
答案:作用有两点。一是引起读者对创新之路方向的思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带着疑问去寻找答案;二是强调创新之路在于不断探索与突破,将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回答的方式凸显出来,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于创新之路的观点。
2.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题目:请分析“文学的魅力何在?在于它能跨越时空,触动灵魂。”这一设问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此设问句首先通过提问引发读者对文学魅力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在回答中明确指出文学魅力在于跨越时空和触动灵魂这两个重要方面,有效地强调了文学魅力的关键所在,使读者对文学魅力的认识更加清晰深刻,同时也增强了文章对文学魅力阐述的表现力。
3.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
题目:“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光彩?关键在于创新传承方式。”请阐述这个设问句的意义。
答案:这个设问句意义重大。从内容上看,它突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光彩的关键因素是创新传承方式,强调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观点。从结构上看,它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并且自然地引出关于创新传承方式的具体论述,使文章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渡更加自然流畅,有助于文章层次的清晰构建。
中考真题
1. 202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
A.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B.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满足。
C. 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D. 我仿佛听见了大海的呼唤。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什么是快乐?”是提问,“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是回答,属于自问自答的设问句。A选项是比喻句;C选项是夸张句;D选项没有使用设问修辞手法。
2. 2023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谁点亮了黑夜?是那闪烁的繁星。
②他像一头狮子一样勇猛。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①设问 ②比喻 ③夸张
B. 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C. ①设问 ②夸张 ③比喻
D. ①反问 ②夸张 ③比喻
答案:A
解析:①句有问“是谁点亮了黑夜?”有答“是那闪烁的繁星。”是设问;②句把“他”比作“一头狮子”,是比喻;③句“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夸张。
3. 2022年某地中考
题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学习?”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对学习目的的探究兴趣。接着回答“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即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使句子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的意义。
4. 202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设问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我们的指尖溜走,在我们的谈笑间逝去。
B. 他是一个好人吗?他当然是,他总是乐于助人。
C.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因为蓝色好看。
D. 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在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力量。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回答“因为蓝色好看”对于“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个问题解释不科学、不合理,没有从光学等科学原理角度回答,设问手法运用不太恰当。A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B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突出了“他”是个好人;D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明确了友谊的定义,这三个选项设问手法运用比较恰当。
5. 2020年某地中考
题目: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如何才能实现梦想?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请分析这句中设问手法的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设问手法,首先提出“如何才能实现梦想?”这一问题,引发读者对实现梦想途径的思考。然后给出“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答案,强调了实现梦想的关键在于脚踏实地。这样使读者对实现梦想的方式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使文段在表达上更具逻辑性和引导性。
6. 201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B.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比喻)
C.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夸张)
D. 他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又朗诵诗歌,真是多才多艺。(排比)
答案:无选项有误。
解析:A选项是设问句,有问有答;B选项把“嗓音”比作“铜钟”是比喻;C选项“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是夸张;D选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构成排比。
7. 2018年某地中考
题目: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 他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在天空中翱翔。
C.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目标。
D.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他”比作“矫健的雄鹰”。A选项是设问,通过提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并回答,表达对土地的深情;C选项是设问,通过问“什么是合作?”来回答合作的定义;D选项是设问,问“谁是最可爱的人?”然后回答是战士,A、C、D选项都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8. 201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使用设问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他的性格像母亲,善良而温和。
B.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修养。
C.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奋斗的汗水,是追梦的足迹。
D. 她长得像她姐姐一样漂亮。
答案:C
解析:C选项“什么是青春?”是提出问题,“青春是奋斗的汗水,是追梦的足迹。”是回答问题,是设问句。A选项是比较性格,不是设问;B选项是排比,不是设问;D选项是比较外貌,不是设问。
9. 201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B. 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努力可以让我们离目标更近。——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起思考,强调努力的作用。
C.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嗓音的洪亮。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等差异所产生的隔阂之深。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比喻句,把“隔阂”比作“厚障壁”,不是夸张。A选项通过夸张突出人物特点;B选项设问句强调努力的作用正确;C选项比喻突出嗓音洪亮正确。
10. 201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没有使用设问修辞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成功?成功是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依然勇往直前。
B.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C. 如何才能拥有快乐?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关键。
D.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极短的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没有使用设问。A选项通过问“什么是成功?”来回答成功的定义;C选项通过问“如何才能拥有快乐?”来回答拥有快乐的关键;D选项通过问“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来回答最可爱的人是志愿军战士,A、C、D选项都使用了设问修辞。
11. 201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借代)
C.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喻)
D. 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设问)
答案:B
解析:B选项“千里马”是借代,指代马,不是比喻。A选项“低唱”“弹琴”是拟人;C选项把“文化措施”比作“药方”是比喻;D选项是设问,判断正确。
12. 2013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设问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B. 他的学习成绩好吗?他的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C. 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因为它很亮。
D. 什么是友谊的真谛?是在困难时刻不离不弃。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回答“因为它很亮”对于“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这个问题解释不合理,没有从科学角度回答,设问手法运用不恰当。A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突出成绩好;D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明确友谊真谛,这三个选项设问手法运用比较恰当。
13. 2012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 什么是爱?爱是宽容,爱是付出。
D.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答案:C
解析:C选项“什么是爱?”是提问,“爱是宽容,爱是付出。”是回答,是设问句。A选项是比喻,把“云”比作“天气的招牌”;B选项是比较,不是设问;D选项“狡猾”是贬词褒用,不是设问。
14. 201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B
解析:B选项“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是问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是答案,是设问句。A选项是夸张;C选项是拟人;D选项是比喻。
15. 2010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各句中,设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B. 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吗?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
C.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因为有人把它涂成了蓝色。
D.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回答“因为有人把它涂成了蓝色”对于“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个问题不符合科学常识,设问不恰当。A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说明读书的好处;B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判断人物是否勇敢;D选项通过设问和回答定义幸福,这三个选项设问比较恰当。
16. 200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运用了设问修辞的是(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C. 什么是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就是英雄。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C
解析:C选项“什么是英雄?”是提问,“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就是英雄。”是回答,是设问句。A选项是夸张;B选项是排比;D选项是比喻。
17. 2008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④什么是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A. ①比喻、排比 ②引用、比喻 ③拟人 ④设问
B. ①比喻、排比 ②引用、拟人 ③比喻 ④设问
C. ①比喻、拟人 ②引用、拟人 ③比喻 ④反问
D. ①拟人、排比 ②引用、比喻 ③拟人 ④反问
答案:A
解析:①句把花比作火、霞、雪,且句式相同,是比喻和排比;②句引用诗句,把“风”比作“母亲的手”,是引用和比喻;③句“静默”将房屋拟人化,是拟人;④句“什么是诚信?”是提问,“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回答是设问,所以答案是A。
18. 200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设问修辞的是( )
A.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B. 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答案:C
解析:C选项是比喻句,把“她的笑容”比作“阳光”,没有使用设问修辞。A选项通过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并回答来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B选项通过问“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并回答来表明竺可桢的目的是观察物候;D选项通过问“什么叫自律?”并回答来解释自律的定义,A、B、D选项都使用了设问修辞。
19. 200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路是通过开拓创造出来的。
B.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C.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D. “我来了,我来了,我带着胜利的消息来了。”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气。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反复修辞,通过“我来了”的重复来增强语气,不是设问。A选项对设问的分析正确,通过问答强调了路的创造;B选项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特点正确;C选项反问句表达情感正确。
20. 200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设问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要坚持锻炼?因为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础。
B. 他的个子很高,他的个子很高,像一棵大树。
C. 看啊,看啊,那远处的风景多么美丽。
D. 哭吧,哭吧,让泪水洗刷你的悲伤。
答案:A
解析:A选项通过问“为什么要坚持锻炼?”并回答“因为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很自然地运用设问手法强调了坚持锻炼的原因。B选项是反复和比喻结合,重点在强调个子高和比喻;C选项是反复,强调看风景;D选项是反复,强调哭泣来洗刷悲伤,A选项设问手法运用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