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义弱化
1. “恨”
古义:遗憾,对人或事物表示深切的不满。如《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里的“痛恨”是“痛心和遗憾”的意思。
今义:指怨恨,仇恨,情感程度上比古义的“遗憾”更强烈。
2. “怨”
古义:责备、埋怨,有不满情绪。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只是表达一种轻微的不满情绪。
今义:怨恨、仇恨,恨意更重。
3. “诛”
古义:责备、谴责。如《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是说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今义:杀戮,杀死,比古义的责备程度严重得多。
4. “购”
古义:悬赏征求。如《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今义:购买,意思从悬赏征求这个比较复杂的行为变成简单的买卖行为。
5. “劝”
古义:鼓励、勉励。如《劝学》中的“劝”是劝勉学习的意思。
今义:劝说、规劝,更多是用言语来劝告别人,而不是像古义那样鼓励。
6. “狱”
古义:官司、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今义:监狱,主要指关押犯人的地方,和古义的法律案件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7.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包括妻子和孩子。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8. “亲戚”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范围较广。
今义:主要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9. “卑鄙”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是诸葛亮自谦之词。
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色彩浓厚。
10.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如《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道路等相互交错连接的意思。
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等,如交通运输。
11.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形容处境非常艰难。
12.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不论的意思。
13. “几何”
古义:多少。如《战国策·赵策三》“年几何矣?”是问年龄多大了。
今义: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14. “牺牲”
古义:祭祀或祭拜用品,一般是纯色的牲畜,如牛羊猪等。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15.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如《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的意思。
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16. “开张”
古义:扩大。如《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是指扩大圣明的听闻。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17.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如《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8.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如《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今义:很多人,大家。
19. “从而”
古义:跟从并且。如《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分句开头。
20.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如《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21. “衣裳”
古义:上衣和下衣,是两个词。如《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今义:衣服的通称。
22. “左右”
古义:身边的侍从。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今义:表示方位,左边和右边;或表示约数。
23. “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如《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今义:很、十分,程度副词。
24. “河北”“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25. “再”
古义:两次或第二次。如《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今义:又一次,更加。
26. “肉食者”
古义: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今义:以肉类为主要食物的人。
27. “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28. “是”
古义:这,此。如《论语·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义:判断动词,是。
29.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如《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0. “夫人”
古义:那个人。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
31. “丈夫”
古义:男子。如《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今义:女子的配偶。
32. “故事”
古义:旧事,以往的事情。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情节。
33. “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今义:实际上,事实上。
34. “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如《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今义:稍微,略微。
35. “更衣”
古义:上厕所。如《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今义:换衣服。
36. “殷勤”
古义:情意深厚。如《报任安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今义:热情而周到。
37. “向前”
古义:先前,以前。如《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今义:朝前,往前。
38. “因为”
古义:于是写。如《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今义:表示原因或理由。
39. “老大”
古义:年纪大了。如《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义: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也指某些组织的领导人。
40.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如《琵琶行》“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义:色彩,颜料等。
41. “整顿”
古义:整理。如《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42. “明年”
古义:第二年。如《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3. “作文”
古义:写文章。如《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44. “气象”
古义:景象,景致。如《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45. “青春”
古义:春天。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今义:青年时期,也指年纪轻。
46. “具体”
古义:具备形体。如《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今义: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
47. “可怜”
古义:可爱。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今义:值得怜悯,同情。
48. “往往”
古义:到处,处处。如《项脊轩志》“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今义:常常,经常。
49. “生人”
古义:活着的人。如《项脊轩志》“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文中‘生人’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里的‘生人’指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人,不认识的人。
50. “怀抱”
古义:思想抱负。如《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
51. “其次”
古义:曲水的旁边。如《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
52. “所以”
古义:用来……的,……的原因。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3. “告诉”
古义:申诉苦衷。如《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54. “果然
古义:饱足的样子。如《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55. “虽然
古义:虽然这样。如《孟子·滕文公上》“虽然,未闻道也”。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56. “至于
古义:到了,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