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说法改变

人体器官类

目:古义指“眼睛”,如“目似瞑,意暇甚”;今义在口语中一般用“眼睛”来表示,“目”字多用于书面语或一些固定短语中,如“目不识丁”。

足:古义有“脚”“足够”“值得”等意思,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中的“足”指“脚”;今义主要用“脚”来表示具体的身体部位,而“足”单独使用时,更多表示“充足”“足够”等抽象意义,如“富足”“满足”等。

生活用品类

裳:古义指“下衣”“裙子”或泛指衣服,如“绿衣黄裳”;今义则主要指“衣裳”中的“裳”,即衣服的下部分,一般口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与“衣”组成“衣裳”一词表示衣服。

履:古义有“鞋”“踩”“行走”等意思,如“郑人买履”中的“履”指“鞋”;今义一般用“鞋”来表示具体的物品,“履”多用于书面语或一些固定短语中,如“如履薄冰”。

社会身份类

君:古义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今义除了在一些特定场合或复古风格的表达中,一般不再单独使用来称呼对方,而是用“您”“先生”等词。

妾:古义指“女子谦称自己”或“小老婆”,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中的“妾”是女子的谦称;今义“妾”的含义基本消失,不再用于日常表达中,仅在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或特定语境中出现。

时间概念类

旦:古义有“早晨”“天”“日”等意思,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中的“旦”指“早晨”;今义“旦”的“早晨”义项在口语中基本不用,而用“早晨”“早上”等词,“旦”多用于书面语或一些固定词语中,如“元旦”“一旦”等。

暮:古义指“傍晚”“日落的时候”,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今义在口语中一般用“傍晚”“晚上”等词,“暮”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如“暮色”“暮年”等。

地理名称类

山:古义常指特定的山脉,如“有山名曰太行”中的“山”指太行山;今义则泛指一切山,如“爬山”“山区”等。

江:古义专指长江,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义则是江河的通称,如“松花江”“珠江”等。

其他类

寡:古义指“少”“孤单”等,如“寡不敌众”中的“寡”表示“少”;今义“寡”的“少”义项在口语中一般用“少”字代替,“寡”多用于一些固定短语或书面语中,如“寡妇”“寡言”等。

禽:古义为“鸟兽的总称”,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中的“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中的“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中的“禽”包括驴等兽类;今义则主要指“鸟类”,如“家禽”“飞禽”等。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说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