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题中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

1. 2024年北京中考

题目:《观沧海》中,曹操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

答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答:诗人将日月星辰与大海融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通过这种夸张的想象,展现大海的浩瀚无垠,体现曹操的壮志豪情。

2. 2024年上海中考

题目:《次北固山下》里,王湾在“海日生残夜,______”一句中,蕴含了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答案:江春入旧年。

解答: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不仅写出自然景色的交替变化,更暗示时光流逝,新旧事物的更迭,表达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3. 2024年天津中考

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把明月人格化,让它带着自己的牵挂,陪伴友人到夜郎西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答: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把自己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牵挂托付给明月,让明月相随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形象地表达出真挚深厚的友情。

4. 2024年重庆中考

题目:杜甫在《望岳》里用“会当凌绝顶,______”表达了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一览众山小。

解答:“会当”是应当、终当的意思,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都显得矮小,体现出杜甫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5. 2024年河北中考

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情况下,还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的呼喊,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

答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答:诗人遭受风雨之苦,却推己及人,希望能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能欢乐,展现出杜甫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怀。

6. 2024年辽宁中考

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岑参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

答案: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答:诗人把雪花比作春天盛开的梨花,“忽如”二字形象地表现出塞外天气的变化之快,雪景的壮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满浪漫色彩。

7. 2024年吉林中考

题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韩愈描绘初春小雨细腻润泽、草色若有若无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答:“润如酥”写出春雨的滋润,“草色遥看近却无”生动地描绘出远看有草色,近看却不明显的早春小草的朦胧之美,体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细致观察。

8. 2024年黑龙江中考

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答案: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虽有惆怅,但“千帆过”“万木春”展现出新生事物蓬勃发展的态势,体现其豁达的心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9. 2024年江苏中考

题目:《观刈麦》里,白居易通过“足蒸暑土气,______”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答案:背灼炎天光。

解答:这两句从农民的脚和背两个角度来写,脚下是被暑气熏蒸的土地,背上是炎炎烈日的烘烤,生动地展现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苦。

10. 2024年浙江中考

题目:《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用“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描绘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答:“早莺争暖树”写出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新燕啄春泥”描绘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通过早莺、新燕的活动,展现西湖初春的活力。

11. 2024年安徽中考

题目:《赤壁》中,杜牧借古物兴感慨,假设东吴美女大乔、小乔命运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

答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答:诗人从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自将磨洗认前朝”是说自己磨洗折戟,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后两句则是假设没有东风相助,周瑜就会战败,二乔将被曹操掳去,以小见大,感慨历史。

12. 2024年福建中考

题目:《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表达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

答案: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答:“浊酒一杯家万里”写战士们思念家乡,“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战事未平,功名未立,不能回家,体现了他们既想回家又要报国的复杂心情。

13. 2024年江西中考

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里,苏轼以“持节云中,______”自比魏尚,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何日遣冯唐。

解答:用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的典故,苏轼希望朝廷也能像汉文帝信任魏尚一样信任自己,让自己有机会为国家效力。

14. 2024年山东中考

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激烈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______”。

答案:弓如霹雳弦惊。

解答:“马作的卢飞快”从视觉角度展现战马飞驰的情景,“弓如霹雳弦惊”从听觉角度描绘弓弦的响声如霹雳,生动地表现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15. 2024年河南中考

题目:《过零丁洋》中,文天祥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答:前一句以反问语气强调人终有一死,后一句表明要将一片忠心留在史册上,体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16. 2024年湖北中考

题目:《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夕阳西下,______”。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解答: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下,漂泊在外的游子肝肠寸断,“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游子的孤寂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17. 2024年湖南中考

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感慨历史变迁,揭示出无论王朝兴衰,百姓都受苦的句子是“兴,百姓苦;______,百姓苦”。

答案:亡。

解答:这两句高度概括了封建王朝兴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王朝兴盛时,百姓要承受繁重的赋税和徭役;王朝灭亡时,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

18. 2024年广东中考

题目:《己亥杂诗(其五)》中,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表达自己虽辞官却仍心系国家的情怀。

答案: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答:诗人以“落红”自比,即使辞官离开官场,也要像落红化作春泥一样,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体现高尚的奉献精神。

19. 2024年广西中考

题目:《爱莲说》中,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______”的高洁品质。

答案:濯清涟而不妖。

解答:这两句写出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表现莲花的纯净质朴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20. 2024年海南中考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里,苏轼用“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幅空灵澄澈的月夜图。

答案:水中藻、荇交横。

解答:作者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和庭院夜景的清幽宁静。

21. 2024年四川中考

题目:《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______”。

答案:关山度若飞。

解答: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万里赴戎机”写出木兰行程之远,“关山度若飞”描绘她像飞一样跨越关隘和山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的急切和英勇无畏。

22. 2024年贵州中考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自己求学时,在深冬季节,“______,足肤皲裂而不知”,体现了他学习的刻苦。

答案: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余僵卧其中。

解答:在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宋濂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甚至脚都冻裂了也不知道,突出他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的精神。

23. 2024年云南中考

题目:《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四面竹树环合,______”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清幽寂静的环境。

答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答:这几句描绘了小石潭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寂静无人的景象,让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营造出一种幽深冷寂的氛围。

24. 2024年西藏中考

题目:《雁门太守行》里,李贺用“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案: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答:“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这里诗人用此典故,写出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甘愿手提宝剑,战死沙场。

25. 2024年陕西中考

题目:《诗经·关雎》中,表达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爱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______”。

答案:君子好逑。

解答:“窈窕淑女”描绘女子的美好形象,“君子好逑”表明这样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直接表达男子的爱慕之意,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26. 2023年北京中考

题目:《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对待学习应该“学而时习之,______”。

答案:不亦说乎。

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强调学习后复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7. 2023年上海中考

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人要担当大任,必须先经历“苦其心志,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劳其筋骨。

解答:孟子认为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通过这些磨难来锻炼人的意志。

28. 2023年天津中考

题目:《使至塞上》中,王维描绘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______”。

答案:长河落日圆。

解答:“大漠”展现塞外的辽阔,“孤烟直”写出沙漠中孤烟的挺拔,“长河落日圆”描绘黄河边落日的浑圆,勾勒出塞外雄浑壮阔的画面。

29. 2023年重庆中考

题目:《春望》里,杜甫移情于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______”。

答案:恨别鸟惊心。

解答:诗人感伤时事,看到花开却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而惊心。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花鸟上,以乐景写哀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战乱中的愁绪。

30. 2023年河北中考

题目:《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______”。

答案:悠然见南山。

解答: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南山,体现出一种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展现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31. 2023年辽宁中考

题目:《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答: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一旦西行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通过劝酒这一细节,深切地表达出离别的愁绪。

32. 2023年吉林中考

题目:《望岳》中,杜甫用“造化钟神秀,______”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答案:阴阳割昏晓。

解答: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如同被分割开一样,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的壮美。

33. 2023年黑龙江中考

题目:《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抒发怀才不遇、孤独寂寞情绪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______”。

答案:独怆然而涕下。

解答:诗人想到天地的广阔和时间的久远,自己却报国无门,感到孤独悲伤,不禁流下眼泪,表达出深沉的感慨。

34. 2023年江苏中考

题目:《泊秦淮》中,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

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答:诗人借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还在唱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批判晚唐统治者只知享乐,不顾国家安危。

35. 2023年浙江中考

题目:《夜雨寄北》中,李商隐想象与亲人团聚后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

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答:诗人想象什么时候能够和亲人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回忆在巴山夜雨时的思念之情,将眼前的孤寂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形成对比。

36. 2023年安徽中考

题目:《无题》中,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答:诗人以春蚕吐丝直至死亡、蜡烛燃烧成灰才停止流泪,“丝”谐音“思”,双关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般无尽,奉献自己的决心如蜡烛燃烧般坚定,体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

37. 2023年福建中考

题目:《相见欢》中,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______”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生动地写出愁的滋味。

答案:是离愁

解答:“剪不断,理还乱”把无形的愁绪比作一团难以解开的乱麻,形象地描绘出愁绪的纷繁复杂、难以排解,最后点明这是“离愁”,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愁苦。

38. 2023年江西中考

题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李清照描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

答案: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答:“天接云涛连晓雾”描绘天空与云涛、晓雾相连的壮阔景象,“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出银河转动,无数船只在云海中如舞动般的奇幻画面,展现出一种空灵、奇幻的意境,体现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39. 2023年山东中考

题目:《浣溪沙》中,晏殊以“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希望。

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答:“无可奈何花落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似曾相识燕归来”则在这种伤感中又透露出一丝对旧物重现的欣慰与希望,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仗工整,富有哲理。

40. 2023年河南中考

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用“海内存知己,______”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限制。

答案:天涯若比邻

解答:此句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一扫离别时的愁绪,以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友情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

41. 2023年湖北中考

题目:《卖炭翁》中,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辛勤劳作和生活艰辛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

答案:两鬓苍苍十指黑

解答:“满面尘灰烟火色”描绘卖炭翁长期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劳作,脸上布满灰尘的样子,“两鬓苍苍十指黑”进一步刻画其两鬓斑白、手指乌黑的形象,从外貌细节展现出他生活的困苦和劳作的艰辛。

42. 2023年湖南中考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描绘出庭院月夜的清幽宁静。

答案:盖竹柏影也

解答:作者将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盖竹柏影也”点明这些“藻、荇”其实是竹柏的影子,通过巧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营造出空灵澄澈、清幽宁静的月夜氛围。

43. 2023年广东中考

题目:《爱莲说》中,周敦颐用来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像莲花一样高洁品质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答案: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答:这一连串的描述,从莲花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方面,全面展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强调其不与污浊环境同流合污且质朴自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现其正直;“香远益清”突出其香气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明其端庄、不可侵犯,以此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操守。

44. 2023年广西中考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自己求学时条件艰苦,吃穿都不如别人,但“以中有足乐者,______”。

答案: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答:“以中有足乐者”表明宋濂心中有足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即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热爱,所以他“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不觉得自己吃穿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可遗憾的,体现了他一心向学、不慕物质享受的精神。

45. 2023年海南中考

题目:《木兰诗》中,体现木兰代父从军后,征战多年、历经艰辛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______”。

答案:壮士十年归

解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多年后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从侧面反映出木兰征战的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经历之艰辛。

46. 2023年四川中考

题目:《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______,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沿溯阻绝

解答:“至于夏水襄陵”描绘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情景,说明水势浩大;“沿溯阻绝”表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突出水流湍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夸张手法,强调江水速度之快,生动展现三峡夏季的水情特点。

47. 2023年贵州中考

题目:《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答案:不可知其源

解答:“其岸势犬牙差互”形象地描绘出小石潭岸边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则说明由于岸势的曲折,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增添了小石潭的幽深氛围。

48. 2023年云南中考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是“月色入户,______”。

答案:欣然起行

解答:“月色入户”描绘了月光照进屋内的情景,这一美好的景象引发了苏轼的兴致,于是“欣然起行”,高兴地起身出门,表现出苏轼对美好月色的欣赏和闲适的心境。

49. 2023年西藏中考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______”。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

解答:诸葛亮深知亲贤远佞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亲近贤臣,能使国家政治清明,得到好的治理;远离小人,可避免奸佞误国。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将其作为最重要的建议提出。

50. 2023年陕西中考

题目:《关雎》中,“求之不得,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描绘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答案:寤寐思服

解答:“求之不得”表明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寤寐思服”则说明他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在思念着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进一步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男子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突出他对女子的深切爱慕。

51. 2022年北京中考

题目:《论语·为政》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

解答:“学而不思则罔”指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因为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消化;“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因为缺乏知识的积累和基础,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52. 2022年上海中考

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______”。

答案:曾益其所不能

解答:“所以动心忍性”意思是通过这些艰难困苦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曾益其所不能”则表明最终能够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强调了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53. 2022年天津中考

题目:《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的活动来展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

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答:“几处早莺争暖树”描绘了几只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展现出鸟儿的活泼;“谁家新燕啄春泥”则刻画了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景,这些动物的活动都生动地体现了西湖早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

54. 2022年重庆中考

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答案: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答:“怀旧空吟闻笛赋”中“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诗人借此怀念故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这里诗人以王质自比,感慨自己被贬归来,人事已非,岁月流逝,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55. 2022年河北中考

题目:《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水何澹澹,______”。

答案:山岛竦峙

解答:“水何澹澹”描绘了大海水波涌动、波光粼粼的样子,“山岛竦峙”则写出了海中的山岛高高地挺立着,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展现出大海的壮阔景象和雄伟气势。

56. 2022年辽宁中考

题目:《饮酒(其五)》中,陶渊明描绘傍晚山中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______”。

答案:飞鸟相与还

解答:“山气日夕佳”描写了傍晚时分山间的云雾缭绕,景色宜人;“飞鸟相与还”则描绘了鸟儿结伴归巢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景象,表达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57. 2022年吉林中考

题目:《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

答案:客舍青青柳色新

解答:“渭城朝雨浥轻尘”描绘了清晨渭城的一场小雨湿润了地面的尘土,“客舍青青柳色新”则写出了雨后客舍周围的柳树被雨水洗刷后焕然一新的景象,通过描写送别环境,渲染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58. 2022年黑龙江中考

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自己受冻,也要使天下寒士得到庇护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

答案: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答:诗人在自己的茅屋破败不堪,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况下,仍然心系天下寒士,希望能有房屋庇护他们,即便自己的茅屋独自破败,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59. 2022年江苏中考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的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C

解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体现了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样表达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与题干诗句哲理相符。A选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B选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主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D选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知识不断更新的重要性。

60. 2022年浙江中考

题目:《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但境界却更为深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

答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解答:“会当凌绝顶”表明诗人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的坚定决心,“一览众山小”则描绘出诗人站在山顶俯瞰群山时的豪迈气概,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未来的远大抱负,展现出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61. 2022年安徽中考

题目:《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惨烈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

答案: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答:“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描绘了在萧瑟的秋色中,号角声震天动地,渲染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描写了战场上鲜血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突出战斗的残酷和惨烈。

62. 2022年福建中考

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______,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英武豪迈。

答案:为报倾城随太守

解答:“为报倾城随太守”描绘了为了报答全城百姓都随同太守前去打猎的盛情,“亲射虎,看孙郎”中“孙郎”指孙权,孙权曾骑马射虎。苏轼以孙权自比,展现自己的英武豪迈,表达了渴望一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心情。

63. 2022年江西中考

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答案: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答:“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了为君王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明通过这场战斗,在生前建立功勋,在死后也能留下美名,体现出将军的壮志豪情和对个人荣耀的追求。

64. 2022年山东中考

题目:《过零丁洋》中,“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两句回顾了文天祥的身世和抗元经历。

答案:干戈寥落四周星

解答:“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文天祥依靠精通某一经籍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从而开始了艰难的人生历程。“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干戈”指代战争,“四周星”指四年,这句是说文天祥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他的身世和抗元的艰辛历程。

65. 2022年河南中考

题目:《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气氛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解答:“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枯萎的枝蔓、衰老的树木和黄昏归巢的乌鸦,给人以衰败、凄凉之感。“小桥流水人家”看似温馨,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旅人看到别人家的温馨,更增添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孤独和凄凉。“古道西风瘦马”进一步烘托出秋风萧瑟中,游子骑着瘦马在古老的道路上独行的孤寂氛围,共同营造出深秋晚景的悲凉。

66. 2022年湖北中考

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

答案: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答:作者行经秦汉旧地,看到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都已化为尘土,“伤心”二字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的辉煌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片荒芜,这一景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引发人们对朝代兴衰的思考。

67. 2022年湖南中考

题目:《己亥杂诗(其五)》中,在诗人看来,落花有情,即使化泥,也能护花,相关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答案: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答:诗人以“落红”自比,将自己比作脱离花枝的落花。虽然从枝头飘落,但它“化作春泥更护花”,愿意化作春天的泥土,继续呵护培育新的花朵。这体现了诗人虽脱离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和人民,愿意为国家的未来奉献自己的精神。

68. 2022年广东中考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______”。

答案: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答:“以中有足乐者”表明宋濂心中有足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即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因为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他“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根本不觉得自己吃穿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可遗憾的,突出了他专注于学业、不慕虚荣的品质。

69. 2022年广西中考

题目:《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______”。

答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答:“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的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强调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它。这不仅写出了莲花的高洁、端庄,也象征着君子的品德高尚,令人敬重,不可随意冒犯。

70. 2022年海南中考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人共赏中庭月色,“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月夜美景。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

解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将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积水,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进一步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错的藻、荇,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营造出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世界,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71. 2022年四川中考

题目:《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答案:寒光照铁衣

解答:“朔气传金柝”描绘了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光照铁衣”则刻画了寒冷的月光映照在战士们的铠甲上。这两句诗通过对战场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侧面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木兰经历了无数个艰苦的日夜。

72. 2022年贵州中考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求学时“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原因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______”。

答案: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答:同68题解答,突出宋濂一心向学,不被物质条件所左右的高尚品质。

73. 2022年云南中考

题目:《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寂寥无人

解答:“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描绘了小石潭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的清幽环境,“寂寥无人”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空旷,没有其他人的踪迹。这种环境氛围让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即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孤寂、落寞之情。

74. 2022年西藏中考

题目:《雁门太守行》中,诗人用“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答案: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答:“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敌军比作黑云,形象地写出敌军来势汹汹,仿佛要把城墙压垮,渲染出紧张、危急的氛围。“甲光向日金鳞开”则描写了城内守军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金色光芒,表现出守军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下毫不畏惧,两句话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75. 2022年陕西中考

题目:《关雎》中,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生动地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追求。

答案:寤寐求之

解答:“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绘了女子采摘荇菜时左右忙碌的姿态,男子看到如此美好的女子,便“寤寐求之”,意思是无论白天黑夜都在追求她,直接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强烈爱慕之情和执着追求的态度。

76. 2021年北京中考

题目:《论语·学而》中,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传不习乎?”

答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解答:“为人谋而不忠乎”是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反思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不习乎”则是思考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这三句体现了曾子注重自我修养,从不同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身品德和学识。

77. 2021年上海中考

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劳其筋骨

解答:孟子认为,要使一个人成才,必须先让他的内心痛苦,“苦其心志”;让他的筋骨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经受饥饿之苦,“饿其体肤”;让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其身”;使他做事不顺,“行拂乱其所为”。通过这些艰难困苦的磨炼,来触动他的内心,坚韧他的性格,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强调了逆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

78. 2021年天津中考

题目:《使至塞上》中,王维描绘塞外奇特壮丽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长河落日圆”。

答案:大漠孤烟直

解答:“大漠孤烟直”描绘了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起,“长河落日圆”则刻画了黄河尽头,一轮圆圆的落日缓缓下沉。这两句诗以简洁而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塞外沙漠中独特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79. 2021年重庆中考

题目:《春望》中,杜甫移情于花鸟,表达感时伤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恨别鸟惊心”。

答案:感时花溅泪

解答:“感时花溅泪”意思是诗人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恨别鸟惊心”是说怨恨离别,听到鸟鸣声也觉得心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和鸟,以乐景写哀情,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他在安史之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离别的痛苦之情。

80. 2021年河北中考

题目:《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______”。

答案:悠然见南山

解答:“采菊东篱下”描绘了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的悠闲场景,“悠然见南山”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不经意间抬头,悠然地看到了南山的景色。“悠然”二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人的闲适、自在,以及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心境,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淡泊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81. 2021年辽宁中考

题目:《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通过劝酒这一细节来表达对友人真挚情谊的诗句是“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劝君更尽一杯酒

解答:“劝君更尽一杯酒”,这看似平常的劝酒举动,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牵挂和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点明了友人此行路途遥远,出关后就难以再遇到老朋友,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这两句诗通过劝酒这一细节,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得真挚而深沉。

82. 2021年吉林中考

题目:《望岳》中,杜甫表达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一览众山小”。

答案:会当凌绝顶

解答:“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意思是“一定要”,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坚信自己必定能够登上泰山的顶峰。“一览众山小”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周围群山时,觉得众山都显得渺小的豪迈情景,充分展现了杜甫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广阔的胸怀。

83. 2021年黑龙江中考

题目:《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______”。

答案:独怆然而涕下

解答:“念天地之悠悠”,诗人感慨天地的广阔无垠和时间的无穷无尽,在这浩瀚的宇宙中,自己是如此渺小和孤独。“独怆然而涕下”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悲伤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他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悲痛,不禁潸然泪下,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84. 2021年江苏中考

题目:《泊秦淮》中,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讽刺了晚唐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答:“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是说歌女不懂国家灭亡的悲痛,实际上是在指责那些听歌的达官贵人。“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诗人借歌女还在演唱这首曲子,辛辣地讽刺了晚唐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依旧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85. 2021年浙江中考

题目:《夜雨寄北》中,李商隐想象与妻子(或友人)相聚时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

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答:“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亲人(或友人)相聚的期盼,“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想象到那时他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回忆如今在巴山夜雨时的思念和牵挂。这两句诗通过虚实结合,将眼前的孤寂和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进行对比,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86. 2021年安徽中考

题目:《无题》中,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答:同36题解答,诗人以春蚕和蜡烛自喻,形象地表达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87. 2021年福建中考

题目:《相见欢》中,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______”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生动地写出了愁的滋味。

答案:是离愁

解答:同37题解答,李煜将自己内心复杂的离愁别绪比作一团难以理清的乱麻,形象地展现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愁苦心境。

88. 2021年江西中考

题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李清照描绘天空与云涛相连,星河闪烁,千帆竞舞奇幻景象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

答案: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答:同38题解答,这两句诗展现了李清照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营造出一种奇幻、壮阔的意境。

89. 2021年山东中考

题目:《浣溪沙》中,晏殊以“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希望。

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答:同39题解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淡淡的忧伤。

90. 2021年河南中考

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真挚友情不受距离限制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______”。

答案:天涯若比邻

解答:同40题解答,这句诗以其豪迈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了表达友情的千古名句。

91. 2021年湖北中考

题目:《卖炭翁》中,通过描写卖炭翁外貌,表现其劳动艰辛和生活困苦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

答案:两鬓苍苍十指黑

解答:同41题解答,从外貌细节入手,生动地展现了卖炭翁的悲惨生活。

92. 2021年湖南中考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用“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盖竹柏影也”描绘出一幅空灵澄澈的庭院月夜图。

答案:水中藻、荇交横

解答:苏轼把月光比作积水,形象地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积水空明”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错的藻、荇,“水中藻、荇交横”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盖竹柏影也”点明了这些“藻、荇”其实是竹柏的影子,整句话通过精妙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庭院月夜的清幽宁静之美,体现了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93. 2021年广东中考

题目:《爱莲说》中,周敦颐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借此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答案: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答:“出淤泥而不染”体现莲花身处污浊环境却能保持自身洁净;“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花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展现其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绘莲花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象征正直;“香远益清”突出莲花香气远播且越发清幽;“亭亭净植”描绘莲花笔直洁净地挺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明莲花的端庄、不可侵犯。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高洁的人生追求。

94. 2021年广西中考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自己求学时生活艰苦,吃穿都不如别人,但他却能“略无慕艳意”,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______”。

答案: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答:宋濂心中有足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即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使他不在意自己吃穿方面不如他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现了他一心向学、不慕物质享受的高尚品质,专注于追求知识和个人成长。

95. 2021年海南中考

题目:《木兰诗》中,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壮士十年归”。

答案:将军百战死

解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经过多年的征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百战”突出战斗次数之多,“十年”强调战争持续时间之长,生动地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也从侧面体现了木兰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坚韧。

96. 2021年四川中考

题目:《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______,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沿溯阻绝

解答:“至于夏水襄陵”描绘出夏天江水上涨,漫上丘陵的情景,极言水势浩大;“沿溯阻绝”意思是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突出了水流的湍急;“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江水速度之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三峡夏季的水情特点。

97. 2021年贵州中考

题目:《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答案:不可知其源

解答:“其岸势犬牙差互”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岸边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这种不规则的岸势使得溪水的源头难以探寻,“不可知其源”直接点明了小石潭源头的神秘莫测,增添了小石潭的幽深之感,也流露出作者在游览时的好奇与探究之情。

98. 2021年云南中考

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的呼喊,表达了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答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答:杜甫自己身处茅屋破败、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却能想到天下还有众多像他一样的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表达了他对能有大量宽敞房屋的渴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希望这些房屋能庇护所有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能展露欢颜。这充分体现了杜甫心系天下苍生,将个人的苦难与天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99. 2021年西藏中考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

解答:诸葛亮深知用人对于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亲贤臣,远小人”是他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建议。他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强调只有亲近贤能的大臣,如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远离小人,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这一建议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后主的殷切期望。

100. 2021年陕西中考

题目:《关雎》中,描写男子对女子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求之不得,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案:寤寐思服

解答:“求之不得”表明男子追求心仪女子却未能如愿,“寤寐思服”则进一步说明他无论白天(寤)还是夜晚(寐),都在不停地思念着她。“悠哉悠哉”是对男子思绪悠长的描写,“辗转反侧”通过对男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因求而不得的痛苦、焦虑的心情,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厚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100题中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