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单音偶合
单音偶合是指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文言文古今异义单音偶合的例子:
名词类
“其实”:在古文中,“其”是代词,“实”表示实际情况、实际上等,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意思是“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一个表示转折或强调实际情况的副词,如“他看起来很年轻,其实已经五十岁了”。
“地方”:古义指“土地方圆”,如“今齐地方千里”,表示齐国的土地面积有方圆千里;今义则指“某个区域、地点”,如“我喜欢这个地方的风景”。
动词类
“虽然”:古文中,“虽”表示“即使”,“然”表示“这样”,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意思是“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现代汉语中,“虽然”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跑步”。
“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可以用”,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意思是“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今义则表示“可能、许可”,如“你可以走了”。
形容词类
“卑鄙”:古义是“低微而鄙俗”,是中性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意思是“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则指“品行恶劣”,是贬义词,如“他的行为很卑鄙”。
“聪明”:在古文中,“聪”指听力好,“明”指视力好,如“耳目聪明”,形容人听力和视力好;而在现代汉语中,“聪明”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力强,如“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代词类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意思是“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则只指“男子的配偶”,即“老婆”。
“祖父”:古义是“祖辈和父辈”,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意思是“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今义则指“父亲的父亲”,即“爷爷”。
副词类
“然后”:古义是“这样以后”,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是“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今义则是表示顺承的关联词,如“我先做完作业,然后再看电视”。
“从而”:古文中,“从”表示“跟随”,“而”表示“而且”,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意思是“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而且把他当作老师”;现代汉语中,“从而”是表示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的连词,如“他因为努力学习,从而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