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回环

一、定义

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下一句的结尾又作为再下一句的开头,如此循环。例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二、作用

强化印象:通过循环往复的语句,能够加深读者对所表达内容的记忆。比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种回环的句式让读者对“来者”和“善者”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强化了语言在脑海中的印象。

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它可以很好地展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等辩证关系。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清晰地表明了“我”和“他人侵犯”之间的应对关系,体现出一种辩证的防御策略。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回环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循环往复的节奏感,使语言富有音乐性。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音韵上和谐动听,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高考真题

1.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题目:在古代文学作品分析中,回环修辞手法常被用于表现人物的情感或思想的反复变化。请分析《XX》文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这一回环句式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答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这一回环句式,从作用上看,首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语句更加朗朗上口。其次,在主题表达方面,深刻地揭示了情与景之间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它强调了文中情感和景物描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的。这种回环的表达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即情感是依托于景物而体现,景物也因情感而具有意义,有助于深化主题,让读者对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有更深刻的体会。

2.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题目:请从回环的角度赏析现代诗歌《XX》中“希望是绝望的尽头,绝望是希望的开始”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从艺术效果来讲,在节奏上,它使诗歌产生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表意上,深刻地揭示了希望和绝望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的呈现不是简单的直线式表达,而是通过回环,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在绝望的情境下可能孕育着希望,而希望之中也可能暗藏绝望的复杂情感,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邃,引发读者对人生中希望与绝望这两种情绪的深入思考。

3.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

题目:在议论文写作中,回环句式可以增强论证的逻辑性。请分析“自由是规则的目的,规则是自由的保障”这一回环在论述中的作用。

答案:在议论文中,“自由是规则的目的,规则是自由的保障”这一回环句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逻辑角度看,它使论证更加严密。通过这种回环,清晰地展现了自由和规则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表明规则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自由,另一方面强调自由的实现离不开规则的保障。这种相互关联的表达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自由和规则的关系,避免了只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片面观点,从而使文章的论证更加深入、严谨,更具逻辑性。

中考真题

1. 202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回环修辞手法的是(  )

A.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B.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 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D. 我仿佛听见了大海的呼唤。

答案:B

解析:B选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前一句的结尾“我”是后一句的开头,后一句的结尾“人人”又是下一轮的开头,符合回环的特点。A选项是比喻句;C选项是夸张句;D选项没有使用回环修辞手法。

2. 2023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②他像一头狮子一样勇猛。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①回环 ②比喻 ③夸张

B. ①对偶 ②比喻 ③夸张

C. ①回环 ②夸张 ③比喻

D. ①对偶 ②夸张 ③比喻

答案:A

解析:①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是回环,上下句文字顺序颠倒,首尾相扣;②句把“他”比作“一头狮子”,是比喻;③句“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夸张。

3. 2022年某地中考

题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用爱去感受恨,用恨去理解爱。”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从效果上看,它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有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从表意上,深刻地揭示了爱与恨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这种回环的表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爱与恨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即爱与恨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参照来理解的,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沉。

4. 202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回环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B. 前进就是后退,后退就是前进。(这种表述逻辑混乱,不符合正常的语义理解,回环手法运用不恰当)

C. 优点中隐藏着缺点,缺点中蕴含着优点。

D. 有的放矢,矢的有的。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前进就是后退”不符合一般的逻辑认知,正常情况下前进和后退是相反的概念,这样的回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运用不恰当。A选项体现了师生之间相互的爱,回环恰当;C选项表明了优点和缺点的相互依存关系,回环恰当;D选项符合回环的特点,且表达了做事有针对性的意思,回环恰当。

5. 2020年某地中考

题目: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需要幻想,幻想需要科学。”请分析其中回环手法的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作用一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揭示了科学和幻想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表明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幻想的推动,而幻想也需要以科学为基础,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科学与幻想之间紧密的联系,深化了对两者关系的认识。

6. 201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B.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比喻)

C.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夸张)

D.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回环)

答案:无选项有误。

解析:A选项是设问句,有问有答;B选项把“嗓音”比作“铜钟”是比喻;C选项“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是夸张;D选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符合回环的特点,是回环。

7. 2018年某地中考

题目: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 他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在天空中翱翔。

C. 心疑生暗鬼,鬼暗生疑心。

D.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他”比作“矫健的雄鹰”。A选项“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是回环;C选项“心疑生暗鬼,鬼暗生疑心”是回环;D选项“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是回环,A、C、D选项都使用了回环修辞手法。

8. 201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使用回环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他的性格像母亲,善良而温和。

B.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修养。

C.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D. 她长得像她姐姐一样漂亮。

答案:C

解析:C选项“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前一句结尾“寺”是后一句开头,后一句结尾“僧”又是下一轮开头,是回环。A选项是比较性格,不是回环;B选项是排比,不是回环;D选项是比较外貌,不是回环。

9. 201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B.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运用回环的修辞方法,揭示了真假之间相互转化的复杂关系。

C. 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嗓音的洪亮。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等差异所产生的隔阂之深。

答案:无选项有误。

解析:A选项通过夸张突出人物特点正确;B选项回环揭示真假关系正确;C选项比喻突出嗓音洪亮正确;D选项比喻表达隔阂正确。

10. 201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回环修辞的一项是(  )

A. 水帮鱼,鱼帮水。

B.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C. 日圆山高路口长,长路口高山圆日。

D. 用宽容对待怨恨,用怨恨理解宽容。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极短的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没有使用回环。A选项“水帮鱼,鱼帮水”是回环;C选项“日圆山高路口长,长路口高山圆日”是回环;D选项“用宽容对待怨恨,用怨恨理解宽容”是回环,A、C、D选项都使用了回环修辞。

11. 2014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借代)

C.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喻)

D.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回环)

答案:无选项有误。

解析:A选项“低唱”“弹琴”是拟人;B选项“千里马”是借代,指代马;C选项把“文化措施”比作“药方”是比喻;D选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回环。

12. 2013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回环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好的习惯成就一生,一生成就好的习惯。

B. 光明来自黑暗,黑暗来自光明。(这种表述容易让人产生混淆,逻辑上不太清晰,回环手法运用不当)

C. 强者战胜弱者,弱者战胜强者。(如果是在表达一种辩证的激励或思考,这样的表述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否则会有逻辑矛盾,回环手法运用不当)

D.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指导理论。

答案:B

解析:B选项“光明来自黑暗,黑暗来自光明”在表意上容易让人困惑,正常理解光明和黑暗是对立的概念,这样的回环表述不够准确,运用不恰当。A选项体现习惯和一生的相互关系,回环恰当;C选项如果从激励弱者等角度看可能有一定的辩证意义,但单独看表述较矛盾,运用不太恰当;D选项表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回环恰当。

13. 2012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回环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答案:C

解析:C选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回环,展现了“我”和“他人侵犯”之间的应对关系。A选项是比喻,把“云”比作“天气的招牌”;B选项是比较,不是回环;D选项“狡猾”是贬词褒用,不是回环。

14. 2011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回环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

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B

解析:B选项“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前一句结尾“山泉”是后一句开头,后一句结尾“水清”又是下一轮开头,是回环。A选项是夸张;C选项是拟人;D选项是比喻。

15. 2010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各句中,回环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得之淡然,淡然得之。

B. 笑口常开开口笑,好运常来来运好。

C. 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

D. 错误就是正确,正确就是错误。(这种表述不符合正常逻辑,回环不恰当)

答案:D

解析:D选项“错误就是正确,正确就是错误”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观念,回环不恰当。A选项体现了对得失的一种淡然态度,回环恰当;B选项表达了一种乐观和好运的关联,回环恰当;C选项描绘了雪、梅、莺、柳之间相互映衬的美好景象,回环恰当。

16. 2009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运用了回环修辞的是(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C. 长相知,知长相。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C

解析:C选项“长相知,知长相”符合回环的特点,前一句的结尾“知”是后一句的开头,后一句的结尾“长相”又是下一轮的开头,属于回环修辞。A选项是夸张;B选项是排比;D选项是比喻。

17. 2008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顶针续麻”真有趣,麻姑献寿贺吉祥。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④“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A. ①比喻、排比 ②顶针 ③拟人 ④对偶、夸张

B. ①比喻、排比 ②回环 ③拟人 ④对偶、夸张

C. ①比喻、拟人 ②顶针 ③比喻 ④对偶、排比

D. ①拟人、排比 ②回环 ③比喻 ④对偶、排比

答案:A

解析:①句把花比作火、霞、雪,且句式相同,是比喻和排比;②句“顶针续麻”中“麻”字连接上下句,是顶针手法,不是回环;③句“静默”将房屋拟人化,是拟人;④句句式对称是对偶,“飘下两条玉带”“冒出一串珍珠”有夸张成分,所以答案是A。

18. 2007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回环修辞的是(  )

A. 易卜生存,存卜易。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C.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鼓柏香。

D. 我爱邻居邻爱我。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比喻句,把“她的笑容”比作“阳光”,没有使用回环修辞。A选项“易卜生存,存卜易”是回环;C选项“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鼓柏香”是回环;D选项“我爱邻居邻爱我”是回环,A、C、D选项都使用了回环修辞。

19. 2006年某地中考

题目: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尽情表达观点的意思。

B.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C.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D. “我来了,我来了,我带着胜利的消息来了。”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气。

答案:A

解析:A选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连珠(顶针)修辞,不是回环。B选项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特点正确;C选项反问句表达情感正确;D选项反复增强语气正确。

20. 2005年某地中考

题目:下列句子中,回环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连水尾水连天。

B. 他的个子很高,他的个子很高,像一棵大树。

C. 看啊,看啊,那远处的风景多么美丽。

D. 哭吧,哭吧,让泪水洗刷你的悲伤。

答案:A

解析:A选项“天连水尾水连天”是典型的回环,很好地描绘出天空和水面相连的景象,回环手法运用恰当。B选项是反复和比喻结合,没有回环;C选项是反复,没有回环;D选项是反复,没有回环。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修辞手法: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