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1. 提取关键信息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叙文通常包含这些基本要素。在概括段落大意时,首先要找出这些关键信息。例如,在一段文字“清晨,小明在公园里跑步,他看到一位老人摔倒,连忙跑过去扶起老人”中,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公园”,人物是“小明和老人”,事件是“小明看到老人摔倒后扶起老人”。段落大意可概括为“清晨,小明在公园扶起摔倒的老人”。
核心事件的关键动作或环节:对于一些复杂的事件描述,重点关注事件的核心动作。比如,在描写一场篮球比赛的段落中,“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小王接到队友传球后,快速突破防线,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为球队赢得关键的两分”。这里的关键动作是“接到传球、突破防线、三步上篮、赢得两分”,段落大意可概括为“比赛白热化时,小王三步上篮为球队赢得两分”。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2. 合并同类项法
主题相同的内容合并:如果一个段落中有多个句子描述相似的主题,可以将它们合并。例如,“桃花开了,粉粉嫩嫩的花瓣在枝头绽放。杏花也不甘示弱,洁白的花朵挂满了树梢。梨花像是一片洁白的雪,压弯了树枝”。这些句子都是在描述花开放的景象,段落大意可概括为“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
相同人物的多个行为合并:当段落中一个人物有多个相关行为时,把这些行为整合。如“妈妈先去市场买菜,然后回家洗菜、切菜,最后为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段落大意可概括为“妈妈买菜、洗菜、切菜并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3. 找中心句法
段首中心句:有些段落的第一句就点明了段落的主题或中心内容。例如,“阅读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情操”。这个段落的大意就是围绕阅读的好处展开的,可概括为“阅读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好处”。
段尾中心句:中心句也可能出现在段落末尾。比如,“他尝试了各种方法,不断地努力,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最后他成功了。这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段落大意可概括为“他通过坚持不懈取得成功,说明坚持就能克服困难”。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4. 概括层意相加法
划分层次:对于内容较多、结构复杂的段落,可以先划分层次。例如,一个段落描述了登山的过程,“我们一开始信心满满地踏上登山之路。刚开始,山路还比较平缓,我们有说有笑。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路变得陡峭起来,我们开始气喘吁吁。但我们相互鼓励,继续攀登。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壮丽的景色”。可以划分为“登山初始阶段”“山路变陡阶段”“登顶阶段”三个层次。
概括各层次大意并相加:各层次大意分别是“登山开始,山路平缓,心情愉悦”“山路变陡,攀登吃力”“登上山顶,看到美景”,相加后段落大意可概括为“我们登山,经历了山路从平缓到陡峭的过程,最终登上山顶看到美景”。
概括段落大意的答题模板:
一、单一事件段落:人物 + 事件(起因 + 经过 + 结果)
例如:“小明(人物)因为想要给奶奶一个惊喜(起因),于是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经过),奶奶收到贺卡后十分开心(结果)。”段落大意可概括为:小明为给奶奶惊喜制作贺卡,奶奶很开心。
如果事件经过较为复杂,可以简要概括关键动作或环节:“小红(人物)参加学校绘画比赛(起因),她精心构思画面,仔细调配色彩,反复修改细节(经过),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结果)。”概括为:小红参加绘画比赛,经精心准备后获奖。
二、多个事件段落(存在并列关系):人物 + 事件 1 + 事件 2 +……
例如:“周末,小刚(人物)上午帮妈妈打扫房间,整理物品(事件 1),下午又去图书馆借阅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事件 2)。”段落大意概括为:周末小刚上午打扫房间,下午去图书馆借书。
又如:“小丽(人物)先是在花园里给花草浇水施肥(事件 1),接着又给家里的宠物狗洗澡梳理毛发(事件 2),忙得不亦乐乎。”概括为:小丽在花园浇花施肥后又给宠物狗洗澡梳理毛发。
三、存在因果关系的段落:人物 + 原因 + 结果(结果通常是核心事件)
例如:“由于班级在运动会上的得分落后(原因),班长小强(人物)组织同学们放学后进行体育训练,大家齐心协力,积极配合(事件,也是结果)。”段落大意可概括为:因班级运动会得分落后,小强组织同学放学后训练。
再如:“小张(人物)得知爷爷生病住院(原因),急忙向老师请假,前往医院照顾爷爷(结果)。”概括为:小张因爷爷生病住院而请假去照顾。
四、描述场景或事物特点的段落:描述对象 + 特点概括
例如:“校园的花坛(描述对象)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朵娇艳欲滴,芬芳扑鼻(特点)。”段落大意概括为:校园花坛鲜花娇艳芬芳,种类繁多。
又如:“古老的小镇(描述对象)街道狭窄而悠长,青石板路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木质房屋,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处处透着宁静与祥和的气息(特点)。”概括为:古老小镇街道房屋古色古香,宁静祥和。
中考真题
1. 2024年河北中考:阅读《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概括段意。
答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解析:运用摘句法,直接摘取段落中的中心句来概括段意.
2. 2023年江苏苏州中考:概括《故乡》第二部分的段落大意。
答案:“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解析:因该部分内容丰富,人物事件较多,需用自己的话概述主要内容.
3. 2022年山东济南中考:阅读一段关于校园活动的文字,概括段落大意。原文为:“学校举办了科技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在科技节中,有各种有趣的科技展览,如机器人展示、航空航天模型展览等。还有许多科技比赛,像科技创新大赛、科普知识竞赛等,大家都在活动中收获满满。”
答案:学校举办科技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展览和比赛并收获颇丰。
解析:按照记叙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明确人物是同学们,事件是参与学校科技节的活动,结果是收获满满。
4. 2021年广东中考:阅读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小明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地起床背单词、读课文。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放学后,他还会主动去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概括段落大意。
答案:小明勤奋好学,通过清晨学习、课堂表现及课后阅读不断丰富知识。
解析:抓住人物小明以及他一系列勤奋学习的行为来概括。
5. 2020年四川成都中考:概括下面这段关于运动会的段落大意。“学校的运动会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各班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跑步的同学如离弦之箭,跳远的同学似展翅雄鹰,投掷的同学像大力士一般。观众们则在一旁呐喊助威,整个操场热闹非凡。”
答案: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员奋力拼搏,观众呐喊助威,操场热闹非凡。
解析:明确地点是学校操场,人物有运动员和观众,事件是运动会上的比赛和助威情况。
6. 2019年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一段介绍传统文化的文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象征。”概括段落大意。
答案: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及文化象征意义。
解析:围绕端午节这一主体,介绍其习俗和文化意义来概括。
7. 2018年湖南长沙中考:概括下面这段关于旅行经历的段落大意。“去年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去了云南旅行。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丽江古城,古城的街道古色古香,溪流潺潺。还去了壮观的石林,那里的石头形态各异,令人惊叹。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云南的独特魅力。”
答案:去年暑假我和父母去云南旅行,游览丽江古城和石林,感受其独特魅力。
解析:人物是我和父母,事件是去云南旅行及游览景点,结果是感受魅力。
8. 2017年江苏南京中考:阅读一段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字:“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稻谷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山坡上的枫叶也红了,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概括段落大意。
答案:秋天的田野、果园、山坡等自然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象。
解析:描写对象是秋天的自然景物,特点是各自呈现出美丽的景象,据此概括。
9. 2016年浙江杭州中考:概括一段关于学习方法的段落大意。“学习语文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要多写,通过写作来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此外,还需注重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答案:学习语文需掌握多读、多写及注重积累等正确方法。
解析:围绕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一核心,将具体的方法要点概括出来。
10. 2015年北京中考:阅读一段关于亲情的文字:“小时候,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她会守在我的床边,给我喂药、擦汗,一夜不合眼。当我遇到困难时,爸爸总是鼓励我,让我不要放弃,要勇敢地面对。父母的爱,是我成长中最温暖的港湾。”概括段落大意。
答案:小时候我生病时妈妈照顾我,遇到困难时爸爸鼓励我,父母之爱是温暖港湾。
解析:明确人物是父母和我,事件是妈妈照顾生病的我、爸爸鼓励遇到困难的我,以及父母之爱的意义。
高考真题
1. 2023年新课标Ⅰ卷T21:
题目: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动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本题采用摘取法和分层法,先提取关键信息,再按要求进行连缀概括。
2. 2023年新课标Ⅱ卷T21:
题目: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23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第一次完成全级通水。
答案:关键信息:①2023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解析:依据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要素进行压缩概括。
3. 2023年新课标Ⅲ卷T21:
题目: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23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完成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完成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答案:①2023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完成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本题为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运用要素提取法,提取时间、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进行概括。
4. 2019年新课标Ⅰ卷T21:
题目: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动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廷伸至西欧。
解析:与2023年新课标Ⅰ卷T21类似,通过摘取关键信息和分层概括得出答案 。
5. 2019年新课标Ⅱ卷T21:
题目: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解析:按照新闻压缩的方法,提取关键要素进行概括。
6. 2019年新课标Ⅲ卷T21:
题目: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答案: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同样是新闻类文本,运用要素提取法概括主要内容。
7. 2018年浙江卷T6: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听书虽便捷但也有弊端。
解析:第(1)问概括时抓住关键信息,即阅读率的增长和有声阅读成为新增长点;第(2)问评述时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8. 2017年天津卷T21:
题目: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案:“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实则是概括段落大意,短文主要强调“一带一路”对文明互通的推动作用,据此拟题。
9. 2016年全国Ⅰ卷T16:
题目: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答案:引力、引力波、广义相对论、弯曲时空
解析:先理解每句话的主要内容,然后提炼出关键的核心概念作为关键词。第一句介绍引力,第二句讲广义相对论中引力与弯曲时空的关系,第三句说引力波在弯曲时空背景下产生的原理。
10. 2015年安徽卷T18:
题目: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在完成各国审批程序后,亚投行有望在2015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据预测,2010—2020年,亚洲每年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都无法满足需求。亚投行将有效弥补其中的资金缺口,具体方式是支持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2015年底前亚投行有望成立,将弥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缺口。
解析:概括时抓住关键信息,如亚投行成立时间、作用等,按照要求进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