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段落能不能删除的问题

1. 从结构完整性角度分析

示例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考虑删除中间过渡段落,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不能删除的原因:这个段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的前半部分与百草园的生活相呼应,后半部分引出三味书屋的生活。如果删除,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就会衔接生硬,文章的结构连贯性将被破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到突兀,无法自然地从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叙述过渡到对三味书屋严肃学习生活的描述。

2. 从内容关联性角度分析

示例文章:在一些回忆性记叙文里,如回忆长辈的文章。假设要删除中间描述长辈某一具体事迹的段落。

不能删除的原因:这一具体事迹段落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它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了长辈的品质,如长辈的善良、勤劳等。这些内容丰富了长辈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辈的性格特点。如果删除,文章对长辈的刻画就会变得单薄,主题表达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如果主题是赞美长辈的乐于助人,而删除了体现长辈帮助他人的事迹段落,那么主题就缺乏具体内容的支撑,显得空洞。

3. 从情节发展角度分析

示例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若考虑删除林冲得知草料场被烧的段落。

不能删除的原因:这个段落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环节。林冲得知草料场被烧这一情节,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它是林冲性格转变的转折点,让林冲意识到自己被陷害,从而走上反抗的道路。如果删除这一段落,林冲的性格转变就会缺乏合理的情节铺垫,故事也无法顺利地走向高潮,后续林冲手刃仇人的情节就会显得突兀,整个情节的发展脉络就会被打乱。

4. 从主题表达角度分析

示例文章:《驿路梨花》。如果删除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的段落。

不能删除的原因:结尾段落通过引用诗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文章原本是在赞美哈尼小姑娘乐于助人的品质,引用诗句后,将这种个体的美好品质上升到雷锋精神在边疆地区处处开花结果的高度,使主题得到升华。如果删除这一结尾段落,文章主题就会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无法达到更深刻地弘扬社会精神的效果,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会受到局限。

中考真题

1. 2023年上海中考

题目:阅读记叙文《老街的变迁》,文中有一段详细描述老街一家传统手工艺店的段落,有人认为可以删除,你怎么看?

原文片段:“老街的尽头,有一家传统手工艺店。店里的老师傅已经在这儿做了几十年的手艺。他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木雕,每一刀都倾注着心血。店里摆满了精美的木雕作品,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这些木雕承载着老街的记忆,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解答:不能删除。

从结构完整性角度:这段内容是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文对老街整体风貌的描写相呼应,共同构成完整的老街景象。它为老街增添了文化底蕴的细节,使老街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

从内容关联性角度:这段文字与老街的变迁主题紧密相连。传统手工艺店是老街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对手工艺店的描写,展现了老街的传统特色。而且后文如果讲述老街的变迁,手工艺店的变化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点,如可能会因为时代变迁面临困境或者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等。

从情节发展角度:如果文章后续情节涉及到老街的改造或者文化传承等内容,这家手工艺店可能会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可能会有年轻人来学习手艺,或者因为城市建设要拆除店铺引发矛盾等情节。

从主题表达角度:这段描写有助于深化主题。它体现了老街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对手工艺店的刻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为老街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思考埋下伏笔,使主题更加深刻。

2. 2022年北京中考

题目:在记叙文《胡同里的童年》中,有一段写胡同里一位流浪艺人的故事,有人提议删除,你是否同意?

原文片段:“胡同里时常会来一位流浪艺人。他衣衫褴褛,但二胡拉得极好。每次他在胡同口拉起二胡,那悠扬的旋律仿佛能带走人们一天的疲惫。孩子们围坐在他身边,听得入迷。他的二胡声,就像胡同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这部分内容丰富了胡同生活的场景,使胡同的形象更加饱满。它与其他关于胡同里的人物(如小伙伴、老人等)的描写共同构成了胡同生活的画卷,完善了文章的结构。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文章主题“胡同里的童年”密切相关。流浪艺人的二胡声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这个人物展现了胡同生活的多彩和充满人情味的一面,丰富了童年回忆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流浪艺人的出现为胡同生活增添了趣味。孩子们围坐听二胡的情节可以自然地引出和小伙伴们一起欣赏音乐、交流感受等情节,推动了童年回忆情节的发展。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二胡声象征着胡同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了对胡同童年生活的怀念。流浪艺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胡同的包容性和文化氛围,使主题从简单的童年回忆上升到对胡同人文气息的赞美。

3. 2021年广东中考

题目:阅读记叙文《小镇集市》,文中有一段描写集市上一位摊主和顾客讨价还价的过程,有人认为这一段可以删除,谈谈你的看法。

原文片段:“在一个蔬菜摊位前,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熟练地拿起一把青菜,说道:‘这青菜可新鲜啦,早上刚摘的,三块钱一斤。’顾客是个老奶奶,她皱了皱眉头说:‘太贵啦,两块钱一斤吧。’摊主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成本都不够呢。’两人你来我往,最终以两块五毛钱一斤成交。周围的人看着,脸上带着微笑。”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这段内容是集市生活场景的一个典型细节,与对集市其他方面(如摊位的陈列、人群的喧闹等)的描写相互补充,使集市的画面更加完整,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小镇集市的主题紧密相连。讨价还价是集市交易的常见现象,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集市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使读者更能感受到集市的真实和生动。

情节发展角度:推动了情节的自然发展。这个讨价还价的情节可以作为一个小插曲,引出其他相关情节,比如摊主和顾客在交易后可能会交流一些烹饪心得,或者其他顾客看到这个价格后也来购买等情节。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这种讨价还价的互动体现了小镇集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生活的烟火气,表达了对小镇集市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的赞美,使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入。

4. 2020年重庆中考

题目:《校园的角落》这篇记叙文有一段写校园角落里一棵古老银杏树的内容,有人觉得可以删除,你觉得呢?

原文片段:“校园的角落里,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它高大而挺拔,树干粗壮,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到秋天,金黄的叶子飘落,像是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树下,有学生们用石头摆成的爱心,那是他们对这棵树的喜爱。”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银杏树是校园角落的重要元素,这部分描写完善了校园角落的画面,与对角落的其他景物(如破旧的篮球架、杂草等)的描写相结合,构成完整的校园角落形象,使文章结构更加丰满。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校园生活的主题紧密相关。银杏树承载了学生们的情感,是校园记忆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丰富了校园角落的内涵,使校园角落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充满情感和故事的地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银杏树可以作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比如,可能会有围绕银杏树展开的校园活动,如写生、诗歌朗诵等;或者因为银杏树生病,学生们想办法拯救它等情节。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银杏树象征着校园的历史和学生们的青春记忆,通过对银杏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使主题更加深刻。

5. 2019年天津中考

题目:阅读记叙文《工厂的记忆》,文中有一段描写工厂食堂饭菜的段落,有人建议删除,你认为是否合理?

原文片段:“工厂的食堂,总是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虽然饭菜很简单,大多是一些家常菜,但工人们却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谈论着工作中的趣事。食堂的墙壁有些斑驳,灯光也有些昏暗,但在这里,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食堂是工厂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这段描写完善了工厂的生活场景,与对工厂车间、宿舍等其他场所的描写相互补充,使工厂的全貌更加完整,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与工厂记忆的主题紧密相连。食堂里的饭菜、工人的交谈等细节展现了工厂生活的一面,体现了工人的生活状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工厂记忆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食堂场景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例如,在食堂里听到的消息可能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情绪或者引发新的事件;或者因为食堂饭菜质量的变化,工人与管理层产生矛盾等情节。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通过对食堂生活气息的描写,表达了对工厂生活的怀念和对工人情谊的赞美,使主题更加深入。工厂食堂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工人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空间,体现了工厂生活的人情味。

6. 2018年辽宁中考

题目:在记叙文《车站的离别》中,有一段写车站候车大厅里电子显示屏的内容,有人认为这部分可以删除,你怎么看?

原文片段:“候车大厅里,电子显示屏不断地滚动着车次信息。那明亮的灯光和跳动的文字,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前行。每一次车次信息的更新,都让候车的人心里一紧,他们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了自己的车次。”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电子显示屏是车站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描写完善了车站离别场景的环境细节,与对车站的人群、座椅、广播等其他元素的描写相结合,使车站的场景更加完整,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车站离别主题紧密相关。电子显示屏的车次信息是引发离别人情绪波动的因素之一,它体现了车站的功能性,也暗示了离别时刻的紧张和不确定性,丰富了车站离别这一主题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电子显示屏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比如,因为显示屏上的车次晚点信息,人物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引发与周围人交流、安慰等情节;或者因为看到即将发车的信息,加速了离别的进程,如匆忙的拥抱、叮嘱等情节。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电子显示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避免,通过对它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紧张和无奈,使主题更加深刻。

7. 2017年山东中考

题目:《社区的傍晚》这篇记叙文里有一段写社区花园里宠物狗聚会的内容,有人觉得可以删除,你的观点是什么?

原文片段:“社区的花园里,每天傍晚都会有一场宠物狗的聚会。各种品种的狗在花园里奔跑嬉戏,它们的主人则在一旁聊天。小狗们互相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或者争抢着一个玩具,那欢快的场景为社区的傍晚增添了许多生机。”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宠物狗聚会是社区傍晚生活场景的一部分,这部分描写使社区傍晚的画面更加丰富多样,与对广场舞、孩子们玩耍等其他社区活动的描写相互补充,完善了社区傍晚的生活场景,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社区生活的主题紧密相连。宠物狗聚会体现了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和邻里关系,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社区生活的和谐与温馨,丰富了社区生活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宠物狗聚会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例如,宠物狗之间的小冲突可能会引发主人之间的交流或小矛盾,然后再化解,这一系列情节能够丰富社区生活故事。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宠物狗聚会象征着社区生活的活力和居民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社区生活的赞美和对邻里和谐关系的肯定,使主题更加深入。

8. 2016年江苏中考

题目:阅读记叙文《乡村婚礼》,文中有一段写婚礼上小孩子抢喜糖的场景,有人认为这一段可以删除,你有何见解?

原文片段:“婚礼进行到高潮的时候,新郎新娘开始撒喜糖。一群小孩子兴奋地冲了上去,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空中的喜糖,小手在空中挥舞着。抢到喜糖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没抢到的也不气馁,继续在人群中寻找。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这个场景是乡村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婚礼的其他仪式(如敬茶、拜堂等)共同构成完整的婚礼场景,使文章对乡村婚礼的描写更加全面,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乡村婚礼的主题紧密相连。小孩子抢喜糖是乡村婚礼常见的热闹场景,体现了婚礼的喜庆氛围和乡村生活的质朴欢乐,丰富了乡村婚礼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这个场景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比如,因为抢喜糖可能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如孩子摔倒,然后引发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或者孩子们的欢乐情绪感染到其他人,使婚礼的欢乐氛围更加浓厚。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小孩子抢喜糖象征着乡村婚礼的欢乐和生机,表达了对乡村婚礼传统习俗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使主题更加深刻。

9. 2015年河北中考

题目:在记叙文《庙会的记忆》中,有一段写庙会后台演员准备的内容,有人建议删除,你怎么看?

原文片段:“在庙会舞台的后台,演员们正紧张地准备着。他们有的在化妆,脸上涂着鲜艳的油彩;有的在整理服装,仔细地抚平每一个褶皱;有的在默背台词,嘴里念念有词。虽然后台有些杂乱,但却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后台演员准备的场景是庙会活动的一部分,与对庙会前台表演、摊位等其他方面的描写相互补充,使庙会的全貌更加完整,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庙会记忆的主题紧密相连。这个场景展示了庙会文化活动的幕后情况,体现了庙会表演的专业性和演员们的付出,丰富了庙会记忆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后台准备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例如,演员在准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如忘词、服装损坏等,然后引发解决问题的情节;或者因为紧张的后台氛围,与前台欢乐的表演形成对比,增强故事的张力。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后台演员准备象征着庙会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深度,表达了对庙会文化艺术的尊重和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视,使主题更加深入。

10. 2014年江苏中考

题目:《图书馆的午后》这篇记叙文有一段写图书馆管理员整理书架的内容,有人觉得可以删除,你对此有何看法?

原文片段:“午后的图书馆,管理员在书架间忙碌着。他轻轻地推着装满书的推车,把归还的书一本本放回原位。他的动作很轻,生怕打扰了正在阅读的读者。阳光透过书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他就像一个守护知识的精灵。”

解答:不能删除。

结构完整性角度:管理员整理书架是图书馆场景的一部分,与对读者阅读、书架布局等其他图书馆元素的描写相结合,使图书馆的画面更加完整,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内容关联性角度:和图书馆生活的主题紧密相连。管理员的工作体现了图书馆的秩序维护,他的存在也是图书馆正常运转的一部分,丰富了图书馆生活的内容。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管理员整理书架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比如,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一本遗落的珍贵书籍,从而引发寻找失主或者对书籍历史的探寻等情节;或者在整理过程中与读者产生互动,如提醒读者遵守图书馆规则等。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了主题。管理员整理书架象征着对知识的守护和整理,表达了对图书馆知识殿堂地位的赞美,使主题更加深刻。

高考真题

1.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

题目:阅读记叙文(材料略),文中有一段描写主人公在街头看到一位流浪画家作画的内容,有人认为这部分可以删除,你怎么分析?

解答:由于没有原文,假设这部分内容。

不能删除的理由 - 结构完整性角度:街头流浪画家作画的场景可能是城市街景的一个细节,与对街道的建筑、人群等其他描写共同构成完整的街头画面,完善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增强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不能删除的理由 - 内容关联性角度:如果文章主题涉及到城市生活的多样性或者艺术的魅力等内容,这个场景与之紧密相连。流浪画家作画体现了街头艺术的存在,丰富了城市生活的内涵,使主题内容更加丰富。

不能删除的理由 - 情节发展角度:在情节上,主人公观看画家作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情节。比如,主人公可能会与画家交流,从而得到启发改变自己的心态或者行为;或者画家的画作可能会与主人公的回忆或者目标产生联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不能删除的理由 - 主题表达角度:深化主题。流浪画家作画象征着自由、艺术等元素,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写,可能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对艺术力量的赞美,使主题更加深刻。

2. 2022年新高考Ⅰ卷

题目: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略)中有一段写主人公回忆儿时在田野里捉昆虫的内容,有人提议删除,你是否同意?

解答:假设没有原文,按照常规思路分析。

不能删除的理由 - 结构完整性角度:儿时捉昆虫的回忆是主人公成长经历的一部分,与其他回忆或者当下生活的叙述相结合,构成完整的人生经历叙述,完善了文章的结构。

不能删除的理由 - 内容关联性角度:如果主题是关于成长、故乡或者童年记忆等,这段内容与之紧密相关。捉昆虫的场景体现了儿时的童真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丰富了童年回忆的内容,使主题更加具体生动。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记叙文:段落能不能删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