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定义: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可以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示例及解释

“其一犬坐于前”(《狼》):“犬”是名词,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句子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时间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天”,描述了仲永父亲的行为频率,即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2. 名词用作动词

定义:一个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有了动词的意义。

示例及解释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本是名词,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句子是说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句子是说借助舟船的人,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定义: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名词,用来指代具有该形容词性质的人或事物。

示例及解释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和“锐”本是形容词,坚硬的、锐利的,在这里分别指代“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句子的意思是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第一个“圣”和“愚”是形容词,第二个“圣”和“愚”是名词,分别指代“圣人”和“愚人”,句子的意思是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4. 形容词用作动词

定义:形容词在句子中具有了动词的功能,并且表达出相应的动作意义。

示例及解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亲”和“远”本是形容词,亲近的、疏远的,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亲近”和“疏远”,句子是说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小弱”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变小变弱”,句子是说况且天下没有变小变弱。

5. 动词用作名词

定义:动词在句子中失去了动词的特性,转而充当名词,表示与该动词相关的人、事、物等。

示例及解释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本是动词,埋伏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名词,意思是“埋伏的军队”,句子是说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他们的情况,恐怕有埋伏的军队。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本是动词,出产、收入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名词,分别指代“地里的出产”和“家里的收入”,句子是说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

6. 使动用法

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示例及解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句子是说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跟从”,句子是说沛公第二天使一百多个骑兵跟从他来见项王。

7. 意动用法

定义: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示例及解释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美”,句子是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是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诧异”,句子是说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很诧异。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