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庄辛论幸臣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鱼卷)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注释:
1. “臣闻鄙语曰”:鄙语,俗语。
2. “见兔而顾犬”:顾,回头看,这里指回头找猎犬。
3. “亡羊而补牢”:牢,羊圈。
4. “汤、武以百里昌”: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他们最初的领地不大,但后来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所以说“以百里昌”。
5. “桀、纣以天下亡”:桀、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末代君主,因暴虐无道而亡国。
6. “蜻蛉”:即蜻蜓。
7. “饴”:糖浆,粘汁。
8.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 “黄雀因是以”:因,犹;是,此;以,通“已”,语助词。因是以,仍然是这样啊,即不以蜻蜓为鉴。
10. “噣”:同“啄”。
11. “以其类为招”:类,同类;招,招诱,即靶子,自身成为射击的目标。
12. “调乎酸咸”:用酸咸调味,指被烹煮。
13. “黄鹄”:俗名天鹅。
14. “衡”:通“蘅”,水草。
15. “六翮”:翅膀。翮,本指羽毛的茎,代指鸟翼。
16. “碆卢”:石键,即石制箭头;卢,上了黑漆的弓。
17. “矰缴”:捕鸟的用具。
18. “礛磻”:被:遭,受;礛:锋利;磻:同“碆”,石镞。
19. “抎”:同“陨”,坠落。
20. “鼎鼐”:鼎,古代烧煮食物的器具;鼐,大型的鼎。
21. “蔡灵侯”:蔡国的国君,名班,公元前 53 年被楚灵王诱杀。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
22. “茹溪”:源出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以北。
23. “高蔡”:上蔡。
24. “子发”:楚大夫。
25. “穣侯”:魏冉,秦昭王舅父,封于穰。
26. “秦王”:指秦昭王。
27. “黾塞”: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当时是楚国北部的要塞。所以黾塞之内是指楚国境内,黾塞之外是指秦国。
译文:
“我听俗语说:‘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大王您难道没看见蜻蜓么?六只脚,四只翼,在天地之间盘旋飞翔,俯身捉食蚊、虻,仰头承饮甘露,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谁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五尺高的小孩子,正要调好黏糖,粘在丝绳上,加在它身上,将它从空中粘下来,给蚂蚁吃了。
蜻蜓的事还是其中的小事啊,黄雀也是这样。向下啄食米粒,向上栖息在树上,展翅奋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谁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王孙公子,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拉紧弓弦,要在很高的地方射击它,正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标。白天还在树上游玩,晚上被人加上酸咸的作料做成菜肴了。顷刻间就落到了公子手里。
黄雀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天鹅也是这样。它在江、海遨游,在大水池边停留休息,低头啄食水中的鰋、鲤,抬头吃菱角和水草,举起它的翅膀,驾着清风,在空中安详高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谁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石制的箭头和黑弓,整治他系有生丝线的箭,要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射击它,它带着锐利的青石做成的箭头,拖着箭上的细丝绳,在清风中翻转了一下身子就掉下来了。因此,白天在江湖中遨游,晚上就放在鼎鼐中烹调了。
天鹅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蔡灵侯也是这样。他南游高丘,北登巫山,在茹溪河畔饮马,吃湘江的鲜鱼。他左手抱着年轻的爱妾,右手搂着心爱的美女,和她们一起奔驰在高蔡的路上,而不把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可是没想到子发正从楚王那里接受了攻打蔡国的命令,最后他自己被红绳拴上去见楚王。
蔡灵侯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君王也是这样。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辇车后面还跟着鄢陵君和寿灵君,吃着由封邑进奉来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所供纳的金银,和他们一起驾着车子奔驰在云梦的路上,而不把天下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没想到穰侯魏冉正从秦王那里接受了攻打楚国的命令,陈兵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内,而把自己驱逐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外了。”
讲解:
背景:楚襄王宠信州侯、夏侯等佞臣,奢靡淫逸,不理国政。庄辛进谏,指出这样下去楚国必危。襄王反认为他妖言惑众,庄辛只好离开楚国,来到赵国。庄辛流居赵国 5 个月,秦军攻破了楚国的鄢及郢、上蔡等地,楚襄王逃到陈,派人去请庄辛回来。这篇文章就是庄辛回来后的一次进谏。
文章结构与手法:文章开篇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俗语引出主题,强调做事及时补救的重要性,为后文劝谏楚襄王提供了理论基础。接着,庄辛以蜻蜓、黄雀、黄鹄、蔡灵侯等为例,采用由小到大、由物及人的层层递进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居安思危的道理。比如,蜻蜓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却不知有小孩会用黏糖和丝绳将它捕获;黄雀自以为安全,却成为王孙公子的猎物;黄鹄在江海间翱翔,却逃不过射手的攻击;蔡灵侯沉迷于游乐,最终被楚国所擒。最后,庄辛将话题引到楚襄王身上,指出他与幸臣们整日游乐,不关心国家大事,就如同前面那些不知危险将至的生物一样,必将面临秦国的威胁。
主旨:文章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这种以生动故事阐述深刻道理的方式,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体现了《战国策》中策士们善于言辞、擅长劝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