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杜蒉扬觯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

1. 知悼子:知?(yīng),春秋时晋国大夫,悼是他的谥号。

2. 平公:晋平公,名彪。

3. 师旷:晋国的乐官。

4. 李调:晋平公的近臣。

5. 侍:作陪。

6. 鼓钟:敲钟。

7. 杜蒉:晋平公的厨师。

8. 寝:寝宫,国君休息的宫殿。

9. 历阶而升:一步一步登上台阶。

10. 饮斯:喝了这杯酒,带有命令口气。

11. 曩者:刚才。

12. 子卯不乐:相传商纣王是在甲子日亡,夏桀在乙卯日死,所以甲子日、乙卯日是历代君王的忌讳之日,称作“疾日”(即忌日),逢疾日,国君不饮宴奏乐。

13. 在堂:灵柩还放在殿堂里没有下葬。

14. 太师:古代乐官之长。

15. 诏:告诉。

16. 亵臣:宠幸的近臣。

17. 疾:疾日,犹言恶日、忌日。

18. 宰夫:主管国君膳食的小官。

19. 共:同“供”。

20. 与知防:参与、察觉和防止违礼的事。

21. 扬觯:高高举起酒杯。觯,饮酒器皿。

22. 爵:饮酒器。

译文:

知悼子亡故,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却在饮酒,师旷、李调在旁陪侍,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编钟声,问:“(平公)在哪?”有人回答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一步一步登上台阶,斟酒给师旷说:“师旷,喝了这杯酒!”又斟酒给李调说:“李调,喝了这杯酒!”又斟酒,自己在殿堂上面朝北坐下喝了酒。然后下台阶,快步走了出去。

晋平公喊他进来,说:“杜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没有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呢?”杜蒉说:“甲子日和乙卯日,君主不饮宴演奏乐曲。知悼子的灵柩还放在殿堂里没有下葬,这比甲子、乙卯日的禁忌更严重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道理,所以罚他喝酒。”晋平公又问:“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宠幸的近臣。为了一点吃喝,忘记了君主的忌讳,所以罚他喝酒。”晋平公再问:“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是个厨师而已,不去管刀具羹匙供应的事务,却敢越职参与察觉和防止(平公)违礼的事,所以罚自己喝酒。”晋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吧。”杜蒉洗干净酒杯,斟上酒,然后高高举起献给平公。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只酒杯啊!”

直到今天,每逢主人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称作“杜举”。

讲解:

背景与人物:

故事发生在知悼子去世但还未下葬的这一特殊时期。知悼子是晋国的重要大夫,他的去世对于晋国来说是一件大事。晋平公作为国君,在这样的时刻本应处于哀痛之中,但他却不顾礼制饮酒作乐,还让师旷、李调等陪侍奏乐,这显示出平公行为的不合时宜与对礼制的忽视。杜蒉只是一个厨师,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他的身份地位卑微,但却有着强烈的礼义观念。

情节分析:

杜蒉的行为:杜蒉听到钟声后,进入寝宫,先后让师旷、李调喝酒,最后自己也喝了一杯,随后快步离开。这一系列行为看似奇怪,实际上是他精心设计的。他先罚师旷,是因为师旷作为太师,有责任劝谏平公却没有做到;罚李调,是因为李调作为近臣,没有尽到提醒君主的职责;而自己罚酒,则是表明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宰夫,却越职来管这件事,也是违反了身份的行为。这种通过罚酒的方式,既巧妙地批评了师旷和李调的失职,也暗示了平公的过错。

平公的反应:平公一开始对杜蒉的行为感到疑惑,但在杜蒉解释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接受了杜蒉的批评,还让杜蒉罚自己酒。这表明平公虽然一开始行为有失,但还是有一定的自省能力和对礼制的尊重,能够知错就改。

主题与意义: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强调礼制的重要性。在古代社会,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重要规范,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礼制的要求。杜蒉的行为虽然看似越职,但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礼制,他的举动得到了平公的认可,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维护礼制的榜样。

从文学角度看,文章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杜蒉的智慧和勇气,平公的知错能改,都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以及人们对违反礼制行为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理解

礼记·杜蒉扬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