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王孙圉论楚宝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注释:

王孙圉:楚国大夫。

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

定公:晋顷公的儿子,名午,公元前 511 年至前 476 年在位。

飨(xiàng):用酒食招待人。

赵简子:晋卿赵鞅,又名志父。

相(xiàng):赞礼者,这里指在礼仪中辅佐国君。

白珩(héng):楚国贵重的美佩玉,珩,佩玉的一种,形似磐而小。

观射父(guàn yì fǔ):楚国大夫。

训辞:指古代使节往来,相互应对的言词,即外交辞令。

左史:官名,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春秋时楚晋两国都设有左史。

倚相:人名,当时任楚左史。

薮:湖泽。

云连徒洲:即云梦泽,在今湖北监利县北。

臧否(pǐ):吉凶。

《国语·王孙圉论楚宝》译文:

(楚国大夫)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大夫)赵简子礼服上的佩玉相触发响,到席间担任傧相。他问王孙圉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还在。”简子说:“它作为宝贝,价值多少呢?”王孙圉说:“我们不曾把它当作宝贝。楚国所视为宝贝的,叫做观射父。他善于辞令,因此能到各诸侯国办事,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作话柄。又有左史倚相,能根据古代典籍来说明各种事物,时时对我们国君提供前人的成败事例,使我们国君不忘记先王的业绩。他还能上下博得天地神灵的欢心,顺应它们的好恶之情,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此外,又有一个大沼泽,叫做云连徒洲,那是金、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等物产的来源。这些物产可以提供兵赋,预防意外事件;可以作为币帛,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欢这些礼品,再用辞令来加以疏通,有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准备,又得到天神的保佑,我们国君也许可以不得罪于诸侯,而国家和人民也得以保全了。这些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那白珩,不过是先王的一种小玩意,它有什么可贵的呢?”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不过六种:有才德,能创造、评判各种事物,并能辅佐治理国家的人,就把他当作宝贝;玉器足以保证好年成,使它不受水旱灾害,就把它当作宝贝;龟甲能表明吉凶,就把它当作宝贝;珍珠足以防御火灾,就把它当作宝贝;铜、铁金属作成武器,足以防御战乱,就把它当作宝贝;山林湖泽足以供给财物用品,就把它当作宝贝。至于那声音喧嚣的美玉,楚国虽然是落后的蛮夷之邦,也不可能把它当成宝贝的。”

《国语·王孙圉论楚宝》讲解:

背景: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频繁,外交辞令和对国家实力的展示非常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国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面对晋国赵简子关于楚国宝物的询问,展开了一番精彩的论述。

主题:文章通过王孙圉对楚国之宝的论述,强调了人才、文化、物产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非仅仅看重珍贵的玉器等物品。反映了当时不同国家对于“宝物”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了王孙圉的智慧和对国家的深刻认识。

人物形象:

王孙圉:他不卑不亢、机智聪慧。面对赵简子带有炫耀和试探性的提问,他沉着应对,先明确表示白珩不是楚国的宝贝,然后详细阐述了楚国真正的宝贝是观射父、左史倚相这样的人才以及云梦泽等物产资源。展现出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价值的正确认知。

赵简子:他的形象带有一定的傲慢和浅薄。他以白珩来试探楚国的宝物,注重的是外在的珍贵物品,而没有认识到国家真正的价值所在,与王孙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文章通过王孙圉对楚国“所宝”与赵简子所关注的“白珩”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白珩作为一种珍贵的佩玉,在赵简子看来是宝贝,但在王孙圉眼中只是先王的玩物;而楚国的观射父、左史倚相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才是楚国真正的宝贝,这种对比鲜明地体现了两国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举例论证:王孙圉在论述楚国之宝时,列举了观射父的外交才能、左史倚相的博学以及云梦泽的物产资源等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楚国之宝的内涵,使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国语·王孙圉论楚宝》考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考点:

重点字词的理解:如“飨”“相”“珩”“训辞”“薮”“臧否”等字词的含义,可能会在文言文阅读的字词解释题中出现。

特殊句式的理解:文中“使无以寡君为口实”是一个特殊的句式,“无以……为”可理解为“没有把……当作”,这种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可能会成为考点。

通假字的识别:文中“上下说于鬼神”的“说”通“悦”,这类通假字的识别和理解也是常见的考点。

文章内容理解考点:

对楚国之宝的理解:要求考生理解王孙圉所提出的楚国之宝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宝”对于楚国的重要意义,可能会以简答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王孙圉和赵简子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行为和言语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一个重要考点。

主题的理解与拓展: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如不同国家对于“宝物”的不同认知,以及这种认知背后所反映的国家价值观等,并且可能会要求考生结合现实进行拓展思考,如现代社会中什么才是一个国家或个人真正的“宝”。

阅读理解

国语·王孙圉论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