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51 免疫调节 - 免疫学的应用
疾病预防
疫苗接种: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例如,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等.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有计划地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终达到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如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常用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有效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
疾病诊断
抗原抗体检测:利用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相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抗原),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等可诊断乙肝感染情况,检测自身抗体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病.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对参与免疫应答的不同细胞进行分离、鉴定及功能测定,可以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辅助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常用的标本是外周血,也可以是胸腺、脾、淋巴结及各种组织.
疾病治疗
免疫治疗: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手段人为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某些自身免疫病;多种细胞因子用于治疗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病毒性肝炎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缓解了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症状.
治疗性疫苗:根据肿瘤免疫学理论研制的治疗性疫苗,如肿瘤抗原疫苗和肿瘤抗原荷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免疫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抑制受体的免疫反应,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