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7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在遗传学中,把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豌豆的高茎基因用“A”表示;而在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如豌豆的矮茎基因用“a”表示。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选用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他将纯种高茎豌豆(AA)与纯种矮茎豌豆(aa)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₁)全部都是高茎豌豆,这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而且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

接着,孟德尔让子一代(F₁)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₂)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且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这一结果表明,在杂合子(Aa)中,显性基因(A)对隐性基因(a)具有掩盖作用,只有当隐性基因纯合时(aa),隐性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基因组合与性状表现

从基因组合来看,当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如AA)时,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如aa)时,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而当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如Aa)时,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例如,在人类的双眼皮和单眼皮这对相对性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b控制。如果一个人的基因型是BB,那么他一定是双眼皮;如果基因型是bb,那么他一定是单眼皮;如果基因型是Bb,那么他也是双眼皮,但他是杂合子,携带了隐性基因b。

遗传图谱分析

通过绘制遗传图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遗传图谱示例:

假设亲代中父亲是双眼皮,基因型为Bb,母亲是单眼皮,基因型为bb,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可以通过以下遗传图谱来分析:

| 亲代 | 父亲(Bb) | × | 母亲(bb) |

| 配子 | B、b |  | b |

|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 Bb:bb = 1:1 |  |  |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双眼皮:单眼皮 = 1:1 |  |  |

在这个例子中,父亲产生两种配子B和b,母亲只产生一种配子b,受精后子代的基因型为Bb和bb,比例为1:1,表现型为双眼皮和单眼皮,比例也为1:1。

近亲结婚的危害

当家族中存在隐性致病基因时,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几率。因为近亲双方可能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他们的后代中,这些隐性基因相遇并纯合的机会增加,从而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生。

例如,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如果表兄妹结婚,他们都有可能携带白化病基因a。假设他们的基因型都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患白化病(aa)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为1/4。而如果是非近亲结婚,双方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小,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生物基础

初中生物 7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