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58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分解动植物遗体:在自然界中,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如果不能及时分解,将会堆积如山,占据大量空间。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例如,枯草杆菌等细菌和一些霉菌等真菌可以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将其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使其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次吸收利用,从而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它们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够不断地流动和循环。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将会受到严重阻碍,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引起植物患病:许多细菌和真菌是植物的病原菌,能够导致植物生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植物死亡。例如,链球菌可以使多种植物患叶斑病、茎腐病等;真菌中的锈菌可引起小麦锈病,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锈色斑点,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产量;黑粉菌可使玉米患黑粉病,使玉米穗部或叶片等部位出现黑色粉状物,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引起动物和人患病:一些细菌和真菌也会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疾病。例如,细菌中的结核杆菌可导致人类患结核病,肺炎双球菌可引发肺炎;真菌中的皮肤癣菌可引起人类的各种癣病,如头癣、体癣、股癣等,这些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痛苦,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某些真菌还可能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如念珠菌可引起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的念珠菌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的概念: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共生关系。
与植物共生: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够固氮,即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供豆科植物利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等营养物质。这种共生关系使得豆科植物能够在氮素相对缺乏的土壤中良好生长,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菌根:许多真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菌根真菌的菌丝可以延伸到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中,扩大了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尤其是一些难以溶解的矿物质元素,如磷等;同时,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质。菌根对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尤为常见。
与动物共生:
反刍动物与瘤胃中的细菌和真菌: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能够帮助反刍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使其转化为可被动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挥发性脂肪酸等,同时,反刍动物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营养物质,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生存。
白蚁与肠道内的鞭毛虫:白蚁以木材为食,但白蚁自身不能消化木材中的纤维素。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够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供白蚁吸收利用,而白蚁则为鞭毛虫提供了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它们既是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又是一些动植物疾病的病原体,同时还与许多动植物存在共生关系。这些作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