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初中生物知识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2.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如沙漠中影响植物种类和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4.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生态系统

5.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6.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8. 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9.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10.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1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1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3.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15. 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16.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等,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7.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

18.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9.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0. 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21.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2. 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23.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4. 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5.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6.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7.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28.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29.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30.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且不处于休眠期。

31.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3.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其上有大量的根毛。

34.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等,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35. 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内有胚珠。

36.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7. 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38.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生物圈中的人

39.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41.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42.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43. 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44.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5.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

46.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47.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48.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如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等。

49.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甚至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等。

50.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等。

51.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52. 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开始被消化,在胆汁、胰液、肠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3.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

54.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

55.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56.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此外,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同时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57.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58.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59.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60.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1.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62.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63.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其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其特点是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是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64.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不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不相通。

65.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

66.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67.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少量其他血型的血。

68. 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69.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70.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71.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2. 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73.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7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75.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76.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77.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8.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其中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胰岛分泌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79.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方面,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80. 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81. 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壁能分泌滑液,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软骨和滑液都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

82.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83.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等;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等。

84. 动物之间的通讯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蚂蚁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等。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5.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86.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两种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蜜蜂、蝴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蟋蟀等。

生物基础

100个初中生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