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4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怎样的影响?

作出假设:酸雨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实验材料:

实验植物:选择常见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绿豆或豌豆种子若干。

模拟酸雨:用一定比例的硫酸和硝酸溶液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如pH=4、pH=3、pH=2等,同时准备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

培养器具:花盆、土壤、纱布、标签等。

实验步骤:

1. 将花盆洗净,装入等量且肥沃程度相似的土壤,分别贴上标签注明“清水”“pH=4酸雨”“pH=3酸雨”“pH=2酸雨”等。

2. 在每个花盆中播种相同数量的绿豆或豌豆种子,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将花盆放置在光照充足且温度适宜的地方。

3. 每天分别用相应的清水或模拟酸雨浇灌对应的花盆,注意浇灌量要相同,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4.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时间、幼苗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和数量等生长状况,每隔一定天数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如两周或一个月。

实验结果:

浇灌清水的对照组种子萌发正常,幼苗生长健壮,叶片翠绿且数量较多,植株高度增长较快。

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种子萌发时间延迟,萌发率降低,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稀疏,甚至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等现象。

实验结论: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酸性越强,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从而证明了环境污染中的酸雨问题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存在危害。

探究废电池液对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废电池液对动物的生存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废电池液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选择草履虫或水蚤等小型水生动物,它们繁殖速度快,便于观察和实验操作。

废电池液:收集废旧电池,将其浸泡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得到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液,如10%、20%、30%等浓度,同时准备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实验器具:培养皿、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在多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液。

2. 用滴管吸取等量的草履虫或水蚤,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液和蒸馏水中的培养皿中。

3. 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存活数量、活动状态等情况,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每隔1小时或2小时观察一次,持续观察数小时或数天。

实验结果:

在蒸馏水中的草履虫或水蚤存活数量较多,活动正常,能够正常游动、繁殖等。

随着废电池液浓度的增加,动物的存活数量逐渐减少,活动能力减弱,出现运动迟缓、身体变形等现象,甚至在高浓度废电池液中短时间内大量死亡。

实验结论:废电池液对动物的生存有严重影响,其浓度越高,对动物的危害越大,说明废电池等固体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会对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意义

通过以上探究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存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不仅让我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生物基础

初中生物 4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