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35 输血与血型
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类型。
ABO血型系统
A型血:红细胞上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B型血:红细胞上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
AB型血:红细胞上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
O型血:红细胞上无A、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
血型鉴定
通常使用标准的抗A、抗B血清来鉴定血型。将被检测者的血液分别与抗A血清和抗B血清混合,如果血液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而与抗B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则为A型血;反之,为B型血;若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则为AB型血;若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则为O型血。
输血原则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少量其他任何血型的血,这是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中无A、B凝集原,不会与其他血型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而AB型血的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不会与其他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但这种异型输血一般不能大量进行,否则仍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危及生命。
输血的意义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在短时间内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成分,恢复患者的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携氧能力,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例如,在严重失血、贫血、创伤等情况下,及时输血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促进身体的恢复。
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所献的血液可以帮助许多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成分输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成分输血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同时也更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例如,对于贫血患者主要输入红细胞,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主要输入血小板等。
了解输血与血型的知识,对于保障输血安全、合理利用血液资源以及促进医疗救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