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6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依据
形态结构特征: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最直观的分类依据之一。例如,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可以将其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类群。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则具有更加复杂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动物也可根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有无脊椎骨,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具有脊椎骨,而无脊椎动物则没有。
生理功能特征:生物的生理功能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例如,根据动物的呼吸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鱼类用鳃呼吸,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用肺呼吸,但它们的肺结构和呼吸方式又有所不同。植物则可根据光合作用的方式、营养方式等生理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如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而一些寄生植物则通过寄生在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异养生活。
生活习性特征:生物的生活习性同样有助于分类。例如,根据动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活方式,可将动物分为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等。水生动物如鱼类、鲸类等生活在水中,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各种特征,如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等;陆生动物如狮子、老虎、大象等生活在陆地上,具有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如具有四肢用于行走、用肺呼吸等;空中动物如鸟类、昆虫等能够在空中飞行,具有适应飞行的特征,如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等。
生物分类的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并且能够相互交配繁殖后代,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例如,所有的猫都属于猫科动物,但不同种类的猫如波斯猫、狸花猫等属于不同的种,它们在外形、毛色、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猫科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并且能够相互交配繁殖。随着分类等级的升高,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逐渐疏远,共同特征逐渐减少。
分类等级与生物特征的关系: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反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例如,动物界包含了所有的动物种类,其生物种类繁多,共同特征相对较少,如都具有细胞结构、能够运动等;而猫属则只包含了几种亲缘关系较近的猫,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较多,如都具有相似的身体结构、食性和生活习性等。
植物的分类:
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生活在水中。例如,海带、紫菜等,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着作用。苔藓植物一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常见的有葫芦藓、地钱等。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古代的蕨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煤炭。常见的有肾蕨、满江红等。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很发达,适应干旱、贫瘠的陆地环境。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等,它们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陆地环境。被子植物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我们日常食用的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大多属于被子植物。
动物的分类: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它们大多生活在海洋中,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血吸虫、绦虫等,扁形动物既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其中一些寄生种类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蛲虫、钩虫等都属于线形动物,它们大多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靠吸食宿主的营养物质为生。
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蚯蚓、沙蚕、水蛭等是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沙蚕是鱼、虾等的优质饵料,水蛭可用于医学上的吸血治疗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河蚌、蜗牛、乌贼等,软体动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有的可供食用,有的可入药,有的贝壳还可作为工艺品。
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包括昆虫、蜘蛛、虾、蟹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特征,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如蜜蜂、蝴蝶等可传花授粉,蝗虫、蚊子等则会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如鲫鱼、鲤鱼、草鱼等,它们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它们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类群,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蛇、蜥蜴、龟、鳄鱼等都属于爬行动物,它们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在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鸟类具有适应飞行的各种特征,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鹰、鸽子、麻雀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是捕食害虫的能手,有的则具有观赏价值。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如人类、猫、狗、牛、羊等,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