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4 生物的进化 - 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是新近形成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例如,在古老的地层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化石和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而在新近的地层中,则出现了复杂的动植物化石,如哺乳动物化石等。这种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有力地证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发现一些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征。例如,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虽然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在骨骼结构上却非常相似,都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这些相似的结构说明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
胚胎学证据: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等结构,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结构会逐渐消失或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这表明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古代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其祖先的某些特征。
细胞生物学证据: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的一些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过程,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遗传物质DNA等,在不同生物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说明所有生物在细胞水平上具有共同的祖先。
分子生物学证据:从分子水平上看,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例如,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差异越大。这表明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进化祖先。此外,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也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其他证据
生物地理学证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些相近的物种往往分布在相邻或相似的地理区域。例如,澳洲大陆的有袋类动物种类繁多,如袋鼠、考拉等,而其他大陆则较少有袋类动物,这是因为澳洲大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其他大陆隔离,生物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化,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类群,但这些生物与其他大陆的生物仍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免疫学证据:当把一种动物的血清注射到另一种动物体内时,接受血清的动物会产生免疫反应,产生针对注入血清中蛋白质的抗体。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其血清蛋白的结构越相似,免疫反应就越弱;亲缘关系越远的动物,免疫反应就越强。这种免疫学证据也支持了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方面证据的支持,这些证据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我们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