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27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
无机物:
水: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 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作为溶剂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关节等。
无机盐: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虽少,但作用很大。常见的无机盐及其作用如下:
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也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同时还参与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如能量代谢等。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使人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儿童缺碘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锌: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有重要影响,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等。
有机物: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谷类、薯类等食物中获得,常见的糖类有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一般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当人体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分解提供能量。此外,脂肪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等作用,可保护内脏器官。脂肪主要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获取。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物中获得,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常见的维生素及其缺乏症如下:
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
维生素B1: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等。
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原理:利用不同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相应的营养物质。例如,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等。
实验步骤:
检测淀粉:取适量的食物样品,如馒头屑,放入试管中,滴加2 - 3滴碘液,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如果试管内的物质变蓝,则说明该食物中含有淀粉。
检测蛋白质:取适量的食物样品,如蛋清稀释液,放入试管中,先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再加入4滴硫酸铜溶液,轻轻振荡试管,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如果试管内的溶液呈现紫色,则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检测脂肪:取适量的食物样品,如花生种子,用刀片将其切成薄片,放在白纸上,用手指挤压,观察白纸上是否出现油斑。如果白纸上出现油斑,则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脂肪。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应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成分、生产厂家等信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不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土豆、毒蘑菇等。
注意食品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洗净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等,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对于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