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1 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与类型

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类型: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例如,婴儿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生来就会,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其意义在于使机体能够初步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

条件反射: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是后天获得的,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例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感受器:

结构特点: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或与其相连的附属结构,广泛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以适应感受不同类型的刺激。例如,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痛觉感受器等,它们的结构和分布都有所不同,能够分别感受温度、压力、疼痛等刺激。

功能: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即产生兴奋。感受器的这种换能作用是神经调节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将外界的物理、化学等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化为神经细胞能够识别和传导的电信号,从而启动反射活动。

传入神经:

结构特点:传入神经是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其外面通常包有髓鞘,以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其神经纤维的粗细和传导速度等会因不同的神经纤维类型而有所差异。

功能:传入神经的主要功能是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能够接收到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为神经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提供基础。

神经中枢:

结构特点: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的部位,它可以是脊髓中的一些简单反射中枢,也可以是大脑皮层中的复杂反射中枢。不同的反射弧具有不同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细胞组成和神经网络结构非常复杂,能够对大量的传入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

功能: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是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根据传入信息的特点和机体的状态,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传出神经的活动。神经中枢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协调,使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准确、适当的反应。

传出神经:

结构特点:传出神经是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同样外面可能包有髓鞘。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达到效应器,其结构和功能与传入神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传导方向相反。

功能:传出神经的主要功能是将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的相应反应。传出神经的活动直接控制着效应器的功能表现,从而实现神经调节对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

效应器:

结构特点: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肌肉作为效应器时,可以是骨骼肌、平滑肌等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腺体作为效应器时,可以是内分泌腺或外分泌腺,如唾液腺、汗腺、甲状腺等。不同类型的效应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但都能够在传出神经的支配下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功能:效应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传出神经传来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产生运动、腺体分泌相应的物质等,从而实现神经调节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反射的过程及实例

过程: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后,发出相应的指令,兴奋再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根据传来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完成一次反射活动。

实例:以膝跳反射为例,当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位于韧带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处理后,发出的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即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前伸,完成膝跳反射。又如,望梅止渴的反射过程中,当人看到梅子时,眼睛中的感受器受到视觉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相关的语言中枢等,大脑皮层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后,产生了对梅子味道的联想和渴望,进而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至唾液腺等效应器,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反射作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使机体能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基础

高中生物 41 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