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6 基因的本质 - DNA 的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借鉴了当时多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查哥夫发现的DNA中碱基含量的规律,即A(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T(胸腺嘧啶)的量,G(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C(胞嘧啶)的量等。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在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即A+G=T+C。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化的,它所贮存的遗传信息的容量自然就非常大了。例如,一个由n个碱基对构成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有4ⁿ种,从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例如,在人类的DNA分子中,虽然不同个体之间的DNA分子在某些区域可能存在相似性,但总体上每个个体的DNA分子都具有独特的碱基排列顺序,这也是进行亲子鉴定、犯罪嫌疑人鉴定等的重要依据。

与DNA结构相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某碱基的含量,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其他碱基的含量。如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为a%,则T也占双链的a%,G和C各占双链的(1 - 2a%)/2 。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G+C与另一条链中的C+G相等。即若一条链中A+T占该链的比例为b%,则另一条链中A+T也占该链的b%,整个DNA分子中A+T占双链的比例也为b%;同理,若一条链中G+C占该链的比例为c%,则另一条链中G+C也占该链的c%,整个DNA分子中G+C占双链的比例也为c%。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生物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为人们理解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生命活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生物基础

高中生物 26 基因的本质 - DNA 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