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15 细胞的能量 -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过程:有氧呼吸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氢,释放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释放少量能量,该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此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 6O₂ + 6H₂O → 6CO₂ + 12H₂O + 能量

无氧呼吸

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无氧呼吸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反应式:

产生酒精: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 + 少量能量

产生乳酸: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乳酸)+ 少量能量

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维持体温;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肌肉收缩、细胞分裂等提供直接能源。

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氢等,可以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例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细胞呼吸速率加快;但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氧气浓度:氧气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加快,无氧呼吸速率减慢。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无氧呼吸消失,只进行有氧呼吸。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细胞呼吸。

含水量:细胞含水量对细胞呼吸也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含水量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加快;但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农业生产:

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防止水稻根部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粮食储存:

粮食储存时要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粮食的储存时间。

果蔬保鲜:

果蔬保鲜时,要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果蔬的保鲜期。

发酵工业:

利用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生产酒精、啤酒等;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酸奶、泡菜等。

生物基础

高中生物 15 细胞的能量 -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