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俱:全,都。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缥碧:青白色。
急湍:急流的水。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
轩邈: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澈。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鸢飞戾天: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停。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讲解
内容主旨:文章描绘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的山水景色,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富春江一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同时,通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写作手法: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开篇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然后分别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描绘。在描写山水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将湍急的水流比作箭,迅猛的浪涛比作飞奔的骏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流速之快;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赋予山峦以人的情态,突出了山的高峻挺拔。此外,还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使文章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语言特色:本文是骈文的典范之作,句式以四字句为主,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语言又简洁明快,生动形象,仅用寥寥数语就能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以山水为题材,对后世山水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小学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 小学诗词《浣(huàn)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 小学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 小学诗词《风》唐·李峤(qiáo)
- 小学诗词《赠(zèng)汪伦》唐·李白
- 小学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 小学诗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 中考文言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shuō)》北宋·周敦颐(yí)
- 中考文言文《活板》北宋·沈括
- 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中考文言文《北冥(míng)有鱼》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虽有嘉肴(yáo)》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lián)
- 中考文言文《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中考文言文《邹(zōu)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中考诗词《观沧海》魏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