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1.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
2.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3.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4. 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
5. 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6. 乃:于是,就。
7.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 衔远山:衔,衔接。
11.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2.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
13.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
14. 气象万千: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6.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
17.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8. 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19. 迁客骚人: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20.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21.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2. 开:放晴。
23. 阴风怒号:阴冷的风呼啸着。号,呼啸。
24. 浊浪排空: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排空,冲向天空。
25.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26.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潜藏。形,形迹。
27.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摧,折断。
28.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9.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30. 去国怀乡:离开京都,怀念家乡。去,离开。国,京都。
31. 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谗,谗言。讥,讥讽。
32. 满目萧然: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萧然,萧条的样子。
33. 感极而悲者矣: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34.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5. 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6.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7. 沙鸥翔集: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38. 锦鳞游泳: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39. 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40.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41.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42.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43.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4.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璧,圆形的玉。
45. 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6. 何极:哪里有尽头。极,尽头。
47.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8.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9.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
50.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51. 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5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53.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5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庙堂,指朝廷。
5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57.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8. 其必曰:那一定要说。其,表推测语气。
5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60.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它衔接着远山,吞没了长江,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和,这种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端起酒杯,面对清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讲解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以“记”为名,先叙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接着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然后通过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感受,引出“古仁人之心”,并将其与“迁客骚人”的感情作对比,最后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旷达胸襟。
在写作手法上,文章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语文基础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shuō)》北宋·周敦颐(yí)
- 中考文言文《活板》北宋·沈括
- 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中考文言文《北冥(míng)有鱼》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虽有嘉肴(yáo)》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lián)
- 中考文言文《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中考文言文《邹(zōu)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中考诗词《观沧海》魏晋·曹操
- 中考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中考诗词《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中考诗词《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中考诗词《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 中考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 中考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中考诗词《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 中考诗词《秋词》唐·刘禹锡
- 中考诗词《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 中考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 中考诗词《潼关》清·谭嗣(sì)同
- 中考诗词《木兰辞》南北朝·南北无名
- 中考诗词《竹里馆》唐·王维
- 中考诗词《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