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原文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
举:被举用选拔。
版筑:古人筑墙时,在两块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是:这。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他穷困缺乏。
拂:违背。乱,使……颠倒错乱。
所以:用这些来。
动:使……惊动。
忍:使……坚强。
曾:通“增”,增加。
恒:常。
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
喻:晓喻,明白。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指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在外面,指国外。
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讲解
内容主旨:文章通过列举舜、傅说等六位历史人物在困境中崛起的事例,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写作手法: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列举六位圣贤从卑微到成就大业的例子,证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然后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进行对比,指出个人在困境中能不断成长,而国家在安乐中则容易走向灭亡,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此外,文章还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言论和思想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浣(huàn)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 小学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 小学诗词《风》唐·李峤(qiáo)
- 小学诗词《赠(zèng)汪伦》唐·李白
- 小学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 小学诗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 中考文言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shuō)》北宋·周敦颐(yí)
- 中考文言文《活板》北宋·沈括
- 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中考文言文《北冥(míng)有鱼》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虽有嘉肴(yáo)》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lián)
- 中考文言文《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中考文言文《邹(zōu)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中考诗词《观沧海》魏晋·曹操
- 中考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中考诗词《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中考诗词《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