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清代·蒲(pú)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止:仅、只。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从:跟从。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bì)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dān)相向。
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敌:攻击。顾:看,视。积薪:堆积柴草。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弛(chí)担:卸下担子。弛,解除、卸下。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xiá)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wù)前狼假寐(mèi),盖以诱敌。
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瞑(míng):闭上眼睛。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暴:突然。毙:杀死。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隧入:指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尻(kāo):屁股。假寐(mèi):假装睡觉。寐,睡觉。盖: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zhà)几何哉?止增笑耳。
黠(xiá):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止,仅、只。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凶狠地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讲解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故事描绘了贪婪、凶狠、狡猾的狼的形象,也展现了屠户由恐惧到奋起杀狼的过程,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文章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情节紧凑,跌宕起伏,从屠户遇狼、惧狼、御狼到杀狼,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同时,对狼的描写非常生动,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将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狼的狡猾与屠户的机智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
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故事内容:文章讲述了一个屠户傍晚回家,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其后。屠户先是扔骨头试图打发狼,结果骨头扔完了,狼仍不罢休。屠户只好背靠柴草堆,持刀防御。一只狼假装睡觉迷惑屠户,另一只狼则试图从柴草堆后挖洞攻击屠户。最终屠户识破狼的诡计,果断出手,将两只狼先后杀死。
主旨思想:故事通过屠户与狼的斗争,展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同时也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艺术特色: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如“屠惧”“屠大窘”等心理描写,细腻逼真地刻画了屠户的心理变化;“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等则将狼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此外,文章情节起伏,充满张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语文基础
- 《迢迢(tiáo)牵牛星》汉·汉无名
-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 《长歌行》汉·汉乐府
- 《马诗二十三首》唐·李贺
- 《石灰吟》明·于谦
- 《竹石》清·郑燮(xiè)
- 《小雅·采薇》先秦·诗经
- 《春夜喜雨》唐·杜甫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唐·韩愈
-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 《风》唐·李峤(qiáo)
- 《赠(zèng)汪伦》唐·李白
- 《古朗月行》唐·李白
- 《忆江南》唐·白居易
- 《江雪》唐·柳宗元
- 《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
-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 《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狼》清代·蒲(pú)松龄
- 《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杞人忧天》先秦·列子
- 《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yí)
- 《活板》北宋·沈括
- 8《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8《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8《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8《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 《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 《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北冥有鱼》战国·庄子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战国·庄子
- 《虽有嘉肴》西汉·戴圣
- 《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马说(shuō)》唐代·韩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