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间:读“jià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意思是说京口和瓜洲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绿:吹绿了,是使动用法。
还:回。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讲解
创作背景:公元1070 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 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诗句分析: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距离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钟山只隔数重山”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这两句既表现出空间距离上的近,又从心理上反衬出诗人与家乡的距离之远,因为家乡虽近在咫尺,但此时诗人却不能回去,体现了他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千古名句。“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具表现力。从字面看,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春风拂过,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从深层含义看,“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诗人希望凭借这股“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同时,“绿”字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句以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
艺术特色:这首诗情寓于景,情景交融,以春风、明月等自然景象为依托,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政治的期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炼字方面,“绿”字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凉州词二首》唐·王之涣(huàn)
- 小学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 小学诗词《乡村四月》宋·翁卷
- 小学诗词《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 小学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宋·苏轼
- 小学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 小学诗词《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 小学诗词《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
- 小学诗词《春日》宋·朱熹(xī)
- 小学诗词《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 小学诗词《江南春》唐·杜牧(mù)
- 小学诗词《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
- 小学诗词《寒食》唐·韩翃(hóng)
- 小学诗词《迢迢(tiáo)牵牛星》汉·汉无名
- 小学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 小学诗词《长歌行》汉·汉乐府
- 小学诗词《马诗二十三首》唐·李贺
- 小学诗词《石灰吟》明·于谦
- 小学诗词《竹石》清·郑燮(xiè)
- 小学诗词《小雅·采薇》先秦·诗经
- 小学诗词《春夜喜雨》唐·杜甫
- 小学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 小学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唐·韩愈(yù)
- 小学诗词《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小学诗词《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小学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 小学诗词《浣(huàn)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 小学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 小学诗词《风》唐·李峤(qiáo)
- 小学诗词《赠(zèng)汪伦》唐·李白
- 小学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 小学诗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 中考文言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shuō)》北宋·周敦颐(yí)
- 中考文言文《活板》北宋·沈括
- 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