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hóng 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3.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4. 灵:神奇、灵异。

5. 斯:指示代词,此,这。

6. 惟吾德馨: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7. 上:长到。

8.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 金经: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

12.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 乱耳:扰乱双耳。乱,使……乱,扰乱。

15.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16.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讲解

写作手法: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作者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暗示陋室因主人的品德高尚而不简陋。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绘了陋室环境的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交往人物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叙述了日常生活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语言特色:全文多为骈句,句式整齐,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用词精炼,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仅八个字就点明主旨。

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革新失败后被贬,《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安徽和州任刺史时所作。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