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原文
大道之行(xíng)也,天下为(wéi)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寡(guǎ)、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cáng)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wèi)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 :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 : 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为 : 是,表判断。
选贤与能 :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讲信修睦 :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信:诚信。修:培养。
独 : 单独。亲其亲 : 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终 : 终老,终其天年。
矜 : 通“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寡 : 老而无夫的人。孤 : 幼而无父的人。独 : 老而无子的人。废疾 : 残疾人。
有所养 : 得到供养。养:供养。男有分 : 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 : 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 : “货恶”两句: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货恶:宾语前置。
藏 : 私藏。于 : 在。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力恶”两句: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是故 : 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 :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盗窃乱贼而不作 :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外户 : 从外面关闭的门。
谓 : 是。大同 : 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讲解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文字,描绘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景象。文章开篇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大同”社会的核心特征,即天下是公共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家族的私有财产。接着从人才选拔、人际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要选拔贤能之人,人们要讲求诚信、培养和睦,要关爱他人,使各类人群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各尽所能。最后总结出在“大同”社会中,阴谋诡计不会兴起,盗窃战乱等也不会发生,人们生活安定,夜不闭户。这篇文章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作者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他相传编纂了《礼记》,这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语文基础
-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 《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狼》清代·蒲(pú)松龄
- 《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杞人忧天》先秦·列子
- 《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yí)
- 《活板》北宋·沈括
- 8《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8《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8《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8《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 《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 《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北冥有鱼》战国·庄子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战国·庄子
- 《虽有嘉肴》西汉·戴圣
- 《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
- 《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
- 《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邹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观沧海》魏晋·曹操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 《秋词》唐·刘禹锡
-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 《潼关》清·谭嗣(sì)同
- 《木兰辞》南北朝·南北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