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要前往偏远的龙标,需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讲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 753 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诗句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的景象,杨花飘落,子规啼鸣,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杨花的漂泊无定,子规的啼声哀婉,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也暗示了王昌龄被贬的命运,如同杨花般漂泊,如子规啼鸣般哀怨。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直接叙述了王昌龄被贬谪的事情,“闻道”表示听闻,“过五溪”则突出了行程的艰难和偏远。五溪地区在当时是荒僻边远之地,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好友的同情和担忧。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陪伴王昌龄一直到夜郎以西。这里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让明月成为自己的使者,传递对好友的思念和牵挂。这种写法不仅新颖独特,而且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真挚、深沉。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诗人的愁绪;同时,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明月人格化,使诗歌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语文基础
- 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中考文言文《北冥(míng)有鱼》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虽有嘉肴(yáo)》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lián)
- 中考文言文《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中考文言文《邹(zōu)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中考诗词《观沧海》魏晋·曹操
- 中考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中考诗词《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中考诗词《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中考诗词《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 中考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 中考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中考诗词《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 中考诗词《秋词》唐·刘禹锡
- 中考诗词《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 中考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 中考诗词《潼关》清·谭嗣(sì)同
- 中考诗词《木兰辞》南北朝·南北无名
- 中考诗词《竹里馆》唐·王维
- 中考诗词《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 中考诗词《逢入京使》唐·岑参
- 中考诗词《晚春》唐·韩愈
- 中考诗词《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 中考诗词《望岳》唐·杜甫(fǔ)
- 中考诗词《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 中考诗词《游山西村》宋·陆游
- 中考诗词《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 中考诗词《泊秦淮》唐·杜牧
- 中考诗词《贾生》唐·李商隐
- 中考诗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宋·杨万里
- 中考诗词《约客》宋·赵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