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唐·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 749 年(天宝八载),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在通西域的大路上偶遇返京述职的熟人,便作此诗请他给家人捎个口信报平安。
整体意境: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西行途中与入京使相逢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又体现出他的豪迈豁达。
首联“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向东望去,故乡长安在遥远的东方,“路漫漫”不仅指路途遥远,更暗示了诗人归期的遥远,增强了思乡的情感。“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诗人思乡之泪流淌不止,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具象化,一个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
颔联“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可以写信,只好拜托入京使给家人带个口信报平安。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无奈与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逢”字紧扣诗题,“无纸笔”的困境更增添了几分急切之感。而“报平安”这简单的三个字,既包含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又体现出他的乐观与豁达,即使在艰难的旅途中,也不忘给家人报个平安。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口语般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将复杂的情感融入简单的场景之中,以小见大,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
语文基础
-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
- 《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
- 《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邹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观沧海》魏晋·曹操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 《秋词》唐·刘禹锡
-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 《潼关》清·谭嗣(sì)同
- 《木兰辞》南北朝·南北无名
- 《竹里馆》唐·王维
-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 《逢入京使》唐·岑参
- 《晚春》唐·韩愈
-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 《望岳》唐·杜甫(fǔ)
-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 《游山西村》宋·陆游
-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 《泊秦淮》唐·杜牧
- 《贾生》唐·李商隐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宋·杨万里
- 《约客》宋·赵师秀
- 《野望》唐·王绩
- 《黄鹤楼》唐·崔颢(hào)
- 《使至塞上》唐·王维
-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 《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
- 《龟虽寿》魏晋·曹操
- 《赠从弟》魏晋·刘桢(zhēn)
- 《泰山梁甫行》魏晋·曹植
-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 《春望》唐·杜甫(fǔ)
-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 《赤壁》唐·杜牧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