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注释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大:大规模,大举。

入边:侵入边境。

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亦作“灞上”,在今陕西西安东。

祝兹侯:封号。

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备:防备,戒备。

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上:特指皇帝。

劳:慰问。

已而:不久。

之:到,往。

被(pī):通“披”,穿着。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彀(gòu):张开。

弩(nǔ):用机械发箭的弓。

持满:把弓拉满。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将要。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诏(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

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壁:营垒。

车骑:车马。

驱驰:策马疾驰。

按辔(pèi):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

徐:慢,缓慢。

持兵揖(yī):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为动:被感动。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既:已经。

嗟乎:叹词,表示慨叹。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邪(yé):语气词,表示反问。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讲解

内容主旨:文章通过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的经历,表现了周亚夫从严治军、严格执行军法的特点,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写作手法: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把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军纪进行对比,突出细柳军军纪严明;用文帝及群臣的反应来衬托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此外,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虽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多,但通过细柳军的表现等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

作者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