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溉汲(gài 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讲解

这则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它通过讲述丁氏挖井后说的“吾穿井得一人”被误传为“丁氏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揭示了信息传播中容易出现误解和失真的现象。丁氏原本是说打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结果传言却变成了从井里挖出一个人。这阐明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避免轻信谣言,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否则就会以讹传讹,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作者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他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该书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后来吕不韦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后饮鸩自尽。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