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从:自,由。
西行:向西走。西,名词作状语。
篁(huáng)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声响。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伐:砍伐。
下:向下,往下,名词作状语。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相当于“而”,表承接。
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
为屿(yǔ):成为小岛。
为嵁(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
为岩:成为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下垂。
参差(cēn cī)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空游:在空中游动。空,名词作状语。
下澈:向下穿透。澈,穿透。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
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
以:因为。
清:凄清。
居:停留。
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隶,附属,随从。
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讲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为《永州八记》之一。
写作手法:文章采用了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等手法。如第一段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潭的概貌;第二段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通过对鱼的动静状态的描写,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
情感表达:作者借小石潭的美景,抒发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文章前半部分以乐景写乐情,如写听到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鱼“似与游者相乐”等;后半部分则以哀景写哀情,通过描写小石潭四周“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忧伤。
语言特色: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寥寥数语就将小石潭周围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等比喻的运用,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 小学诗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 中考文言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shuō)》北宋·周敦颐(yí)
- 中考文言文《活板》北宋·沈括
- 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中考文言文《北冥(míng)有鱼》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虽有嘉肴(yáo)》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lián)
- 中考文言文《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中考文言文《邹(zōu)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陈涉(shè)世家》西汉·司马迁
- 中考诗词《观沧海》魏晋·曹操
- 中考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中考诗词《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中考诗词《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中考诗词《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 中考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 中考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中考诗词《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