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又名白鲦。

从容:悠闲自得。

是:这。

固:固然。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汝:你。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讲解

本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关于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惠子从认知规律出发,认为人和鱼是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知道鱼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一种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而庄子则从艺术规律出发,将自己的主观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认为自己可以知道鱼的快乐,展现了一种浪漫的、审美化的思维方式。辩论中,惠子步步紧逼,庄子则巧妙应对,最后以“我知之濠上也”作结,既回避了正面回答,又显得机智风趣。这场辩论虽围绕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展开,但却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充满了思辨的乐趣和哲学的韵味。

作者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主流说法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其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