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在,从。
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中断,空缺。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时。
宣:宣布,传达。
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
御:驾着。
不以:不如。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连接。引,延长。
哀转:悲哀婉转。
绝: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裳(cháng):衣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讲解
内容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突出山的连绵和高耸。然后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分别描写三峡的水和景物。夏季重点写水势的浩大与湍急,春冬则展现出水的清澈和山水的秀丽,秋季通过猿鸣和渔歌烘托出三峡的凄凉氛围。
写作手法:作者善于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如写夏水的湍急,正面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侧面烘托则通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乘奔马、御风都不如船快来衬托水速之快。此外,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静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景,动静相生,使画面更加生动。
语言特点:文章语言简练生动,用词精准。如“清荣峻茂”四个字,分别从水、树、山、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简洁而形象地描绘出春冬之时三峡的景物特点。同时,句式上多用骈句,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使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
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郦道元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成《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 小学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唐·韩愈(yù)
- 小学诗词《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小学诗词《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小学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 小学诗词《浣(huàn)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 小学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 小学诗词《风》唐·李峤(qiáo)
- 小学诗词《赠(zèng)汪伦》唐·李白
- 小学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 小学诗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 中考文言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shuō)》北宋·周敦颐(yí)
- 中考文言文《活板》北宋·沈括
- 中考文言文《三峡》北朝魏·郦(lì)道元
-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
-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 中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kòu)
-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yī)
- 中考文言文《北冥(míng)有鱼》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战国·庄子
- 中考文言文《虽有嘉肴(yáo)》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
- 中考文言文《马说(shuō)》唐代·韩愈
-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yān)
-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 中考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
- 中考文言文《唐雎(jū)不辱使命》先秦·刘向编订
- 中考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lián)
- 中考文言文《曹刿(guì)论战》春秋鲁国·左丘明
- 中考文言文《邹(zōu)忌讽齐王纳谏》先秦·刘向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