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竹石》清·郑燮(xiè)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译文:竹子紧紧地咬定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原来是牢牢地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强有力,任凭你刮的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讲解
创作背景:郑燮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活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发生着诸多变化,官场腐败、社会矛盾突出。郑燮本人仕途不顺,曾在山东等地为官,后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他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正直、坚韧品质的追求。《竹石》是他题写在自己的《竹石图》上的一首诗。
诗句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诗的开篇用“咬定”二字,将竹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竹子紧紧附着青山的坚定姿态。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有力地传达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仿佛竹子具有了人的意志和力量,紧紧地抓住青山不放手。这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外在形态,更体现了它的内在精神。
“立根原在破岩中”:此句进一步说明竹子的生长环境,它的根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缝隙之中。这种恶劣的生长环境,更加衬托出竹子生命力的顽强。竹子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够生存并茁壮成长,显示出它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坚韧的品质。
“千磨万击还坚劲”:这一句强调了竹子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之后,仍然保持着坚强的姿态。“千磨万击”极言竹子所经历的考验之严酷,包括风雨的侵蚀、霜雪的压迫等,但竹子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反而更加坚定强劲。这体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无畏精神。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字展现出竹子的从容和自信,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风,无论遇到怎样的恶劣环境,竹子都能坦然面对,不受影响。这里的“东西南北风”可以理解为各种艰难困苦和外界的干扰,而竹子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力量,在风中依然屹立不倒。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子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不屈不挠的精神,实际上是作者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以及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竹子的形象成为了作者自身人格的象征,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畏权贵、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同时,这首诗也给人以启示,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竹子一样坚定、顽强,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品格。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村晚》宋·雷震
- 小学诗词《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唐·孟郊
- 小学诗词《鸟鸣涧》唐·王维
- 小学诗词《从军行》唐·王昌龄
- 小学诗词《送元二使安西(渭(wèi)城曲)》唐·王维
- 小学诗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 小学诗词《凉州词二首》唐·王之涣(huàn)
- 小学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 小学诗词《乡村四月》宋·翁卷
- 小学诗词《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 小学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宋·苏轼
- 小学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 小学诗词《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 小学诗词《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
- 小学诗词《春日》宋·朱熹(xī)
- 小学诗词《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 小学诗词《江南春》唐·杜牧(mù)
- 小学诗词《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
- 小学诗词《寒食》唐·韩翃(hóng)
- 小学诗词《迢迢(tiáo)牵牛星》汉·汉无名
- 小学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 小学诗词《长歌行》汉·汉乐府
- 小学诗词《马诗二十三首》唐·李贺
- 小学诗词《石灰吟》明·于谦
- 小学诗词《竹石》清·郑燮(xiè)
- 小学诗词《小雅·采薇》先秦·诗经
- 小学诗词《春夜喜雨》唐·杜甫
- 小学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 小学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唐·韩愈(yù)
- 小学诗词《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小学诗词《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小学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 小学诗词《浣(huàn)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 小学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 小学诗词《风》唐·李峤(qiáo)
- 小学诗词《赠(zèng)汪伦》唐·李白
- 小学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 小学诗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 中考文言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
-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
- 中考文言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
- 中考文言文《狼》清代·蒲(pú)松龄
- 中考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先秦·吕不韦
- 中考文言文《杞(qǐ)人忧天》先秦·列子
- 中考文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 中考文言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