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1. 燕歌行:乐府旧题。
2.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3.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4. 烟尘:代指战争。
5.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6.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7. 摐:撞击。
8.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9. 伐:敲击。
10.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11. 旌旆:泛指各种旗帜。
12. 逶迤:蜿蜒曲折。
13. 碣石:山名。
14.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15.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紧急文书。
16. 瀚海:大沙漠。
17.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18.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这里指战争烽火。
19.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
20. 凭陵:仗势侵凌。
21. 腓:指枯萎。
22.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23.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24. 玉箸:喻思妇的眼泪。
25.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
26.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
27.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
28.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29.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译文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子本来就看重横刀骑马天下行,天子赏识非常时赫赫英雄显本色。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讲解
《燕歌行》是高适根据时事而作,虽用乐府旧题,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的开篇八句写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点明了战争的地点和性质,“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则写出了汉将的豪情与受到的皇帝恩宠,为后文的轻敌埋下伏笔。接着“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描绘了军队出征时的盛大场面和军情的紧急。
中间八句写战斗经过,“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绘了边地的荒凉和敌人的凶猛。“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一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军中将领的荒淫失职和战士的悲惨遭遇,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进一步描写了战斗的惨烈和失败的原因。
接下来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通过对征人和思妇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则渲染了边地的荒凉和战争的恐怖气氛。
最后四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写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奋战和对良将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批判。
全诗以浓缩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从出师、战败、被围到死斗的结局,脉理绵密。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语文基础
- 高考文言文《六国论》苏洵
- 高考文言文《答司马谏(jiàn)议书》王安石
- 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苏轼
-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
- 高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高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过秦论》(上)贾谊
- 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 高考文言文《陈情表》李密
- 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 高考文言文《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
- 高考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高考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
- 高考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nài)
- 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 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
- 高考诗词《虞(yú)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yù)
- 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高考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高考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高考诗词《登快阁》黄庭坚
- 高考诗词《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高考诗词《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 高考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高考诗词《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 高考诗词《临安春雨初霁(jì)》陆游
- 高考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高考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高考诗词《菩(pú)萨(sà)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 高考诗词《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 高考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ku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