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临安春雨初霁(jì)》陆游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

1.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2.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3. 客:客居。

4.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5. 深巷:很长的巷道。

6.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7. 矮纸:短纸、小纸。

8. 斜行:倾斜的行列。

9. 草:指草书。

10. 晴窗:明亮的窗户。

11.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12.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13.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14.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呢?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叫卖杏花的声音。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讲解

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开篇用“薄似纱”巧妙比喻世态人情的淡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和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谁令”二字以反问的形式,暗讽朝廷征召却不得重用,自己本不愿入京,却又不得不来,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悲愤。

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绵绵春雨从诗人听觉中写出,淡荡春光在卖花声里透出,语言清新隽永。“一夜听雨”暗示诗人辗转难眠,心中藏有无眠心事,以乐景衬哀情,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

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只能以写草书、品茶来消磨时光。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实则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他本应“上马击狂胡”,却只能做这些闲适之事,强烈地表现出志士之悲。

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素衣”句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表面是劝自己不必哀叹京城风尘,实则暗指官场污浊。末句说赶在清明前回乡,看似旷达解脱,实则饱含无奈,偌大的杭州城竟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精,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语文基础